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一条“食品链”串起的农产品安全 返回首页

一条“食品链”串起的农产品安全

时间:2012-07-10 11:04来源: 作者:收藏

  在小农户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主体的今天,如何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控可追溯?有没有一条能让种植者、收购加工方、批发和零售商、消费者共赢,又能同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利益的道路?

  日前,记者随环境记协到山东烟台苹果产区考察“食品链合作伙伴项目”时发现,一种基于小农户种植基础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在这里实践。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在小农户的田间管理

  “大型超市等零售商缺少对生产源头的控制,收购商缺少稳定、高品质的货源供应,广大小农户由于分散经营,用药自主性大,导致作物品质不高,影响收入。”近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的目光聚焦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而在生产、收购、销售等链条中,处于源头的小农户的田间管理无疑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最重要环节。

  在我国优质苹果主产区烟台,150万户果农精心侍弄着240万亩苹果园,户均2亩左右。当地农户种植经验丰富,仓储、物流服务到位,有相对成熟的苹果产业链。然而,让老百姓担心和政府头疼的化肥滥用、农药残留和污染问题,这里同样需要面对。

  蓬莱市大辛店镇大二甲村果农邹仁合却没有这些烦恼:“到什么时候该打什么药、打多少,他们都会配好了给送来。苹果成熟后,他们不仅全收,价儿还高。”邹仁合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和其食品链合作伙伴们。

  “食品安全绝不仅仅在检测环节,更重要的是通过种植环节的严格管理实现。”拜耳作物科学食品链经理陆元丁介绍,我们每年年初会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病虫害测报,制定全年的苹果植保解决方案,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不仅是农药,食品链项目还帮助农民提高水肥管理、安全管理等,并全面实施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lobalGAP)。

  基地内的每户果园都有一本“护照”。在邹仁合出示的《农场基地管理护照》上,记录了果农信息、喷药剂量、时间、作物生育期及面积等,具体到了全年的每一次农事操作。“有了这护照,需要时,终端一扫追溯条码,便可查询到不同批次苹果产自哪个相应的地块。”北京艾物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孙津安说,“这样把食品安全真正落实到每位果农、每片果园和每次农事操作,真正实现了全程可追溯。”

  如果果农不按标准施肥打药怎么办?“我们有‘胡萝卜加大棒’。”孙津安笑称,“胡萝卜”就是一方面用订单和价格激励,另一方面用指导和服务吸引。技术人员的定期走访、测报虫害、指导用药并回访评估,其实也是一种监督;此外用药知识,还会通过短信及村头设置的滚动屏提示,久而久之果农就会养成习惯。而“大棒”就是如果不按规范执行,不但无法享受这些服务,甚至基地的资格都会被取消。

 [1]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