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农民合作社期待迈过三道坎 返回首页

农民合作社期待迈过三道坎

时间:2013-02-01 19:39来源: 作者:收藏
    记者调查发现,贷款难、青壮劳力少、运作不规范等制约发展    农民合作社 期待迈过三道坎(新春走基层·一线调查) 

  核心阅读

  工商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已达68.9万家。合作社让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但似乎也遇到了不少“成长的烦恼”。业界人士认为,首先要解决贷款难问题;其次,政府帮助引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对接,解决农产品销路、提升产品附加值;希望政府扶持合作社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相比较单个养猪户,合作社以批发价购进饲料,一吨就可省三四百元;通过合作社卖猪就可以卖到8块2一斤,比往外卖要高2毛。”在吉林长春绿园区合心镇东安村,农民孙福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笔细账。

  59岁的孙福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2010年他挑头成立了祥和养猪生产专业合作社,如今发展到100多户社员,整个合作社共存栏一万多头猪。

  第一道坎 

  资金紧张贷款难 

  虽然合作社发展态势好,但江苏常熟海明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顾海明还是忧心忡忡,“我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资金和人才。”

  顾海明说,“我们的土地是流转过来的,算是租种的,不能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银行连农业设施都不认,而农业又具有周期性,一季蔬菜最长要5个月才能上市,超市又是卖掉一季蔬菜结算一次钱。现金流非常紧张。”

  想大发展的孙福也缺资金,到银行申请贷款,“什么土地证、猪舍做抵押都不好使,只有楼房做抵押才给你贷款。”

  5里之外的长春新农家村四间房屯,利民果苗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民也对“贷款难”深有体会:2011年冬天,合作社申请到帮扶妇女创业的一笔5万元低息贷款,上级妇联都批了,钱也拨到信用社了,然而,办手续时,他带着五个社员跑了七八趟,也没跑下来。

  “要求几证齐全,人名相符,那当初咱这土地承包证是写着我爸的名字。后来开春忙起来了,就顾不上了。算了,这点钱不够那来回跑腿费事的。”王民说起此事一脸无奈。

  在河南沁阳,康辉农机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郭景明告诉记者,合作社打算建粮食烘干厂、面粉厂,衍生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正面临缺资金难题。他到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跑了很多趟,但农机又不能抵押。最后他找到农业发展银行,对方表示必须以公司形式才能贷款。合作社目前正打算依托聚丰粮行注册成公司,走企业化经营之道,解决融资难题。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