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九连增”后能继续增产吗 返回首页

“九连增”后能继续增产吗

时间:2013-02-07 11:27来源: 作者:收藏
粮食生产年年丰收,粮食供应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九连增”后能继续增产吗

2012年高产创建示范片与全国粮食平均亩产对比图
  农业部供图

全国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数量逐年增加
  农业部供图

    粮食总产11791亿斤,比上年增长3.2%,实现了历史罕见的连续9年增产。这是中国农业去年交出的亮丽答卷。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今年的粮食生产能否继续保持增产的好势头?“九连增”之后应当怎么做?实现粮食稳产增产,抓手又在哪里?  

  增产压力有多大?

  主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耕地、水、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趋紧,自然灾害呈频发重发态势

  “粮食‘九连增’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路更加艰难。今后10年,既是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艰难爬坡期。”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表示,9年来,尽管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其他农产品稳定发展,但供求缺口仍然在逐年扩大,进口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9年间,大豆净进口增加1.6倍,食用油增加近五成,棉花增加六成,食糖增加3.3倍。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已是不争的事实。

  站在新的起点上,需要重新思考和审视我国的粮食生产。9年间,我国的耕地面积增加1.78亿亩,对增产贡献率接近1/3。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实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统筹协调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耕地、水、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制约因素日益明显。目前我国人均耕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农民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生产成本又持续上涨……

  从生产方式来看,小规模、分散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如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整合碎片化、粗放型、分散化、小规模的耕地资源,构建扎实的粮食生产微观经济基础,成为粮食稳定发展的新问题。

  再从技术瓶颈来看,我国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和技术直接推动密切相关。目前全国突破性、区域带动性强的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依靠单项技术突破大幅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比较可行的途径是实行农艺农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推广成熟技术,从依靠“单项冠军”向夺取“全能冠军”转变。

  此外,近年来我国灾害频发重发态势难以避免。随着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改革和种植结构调整,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发生不确定性增加。如何减轻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建立一套主动避灾、有效防灾、积极救灾的科学抗灾减灾新机制?这些,都考验着我国的粮食生产。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