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哈、维、蒙、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22.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8.39万人,占总人口的36%.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积极探索,强化措施,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长效机制,民族团结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机制。乌苏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制定下发了《自治区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安排意见》、《乌苏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创建表彰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马依山•扎哈帕尔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主管部门具体抓,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
二、实行领导帮教,完善统战负责机制。按照思想政治建设年的要求,制订了乌苏市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五个一”制度工作方案。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一个宗教活动场所。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要建立联系清真寺和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要加强与所联系清真寺宗教人士和民主管理组织成员的沟通和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宗教领域的情况和动态,特别是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要把清真寺的安全、稳定与领导干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定期检查、考核,推动此项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要进一步完善“两项”制度,落实责任制。进一步提升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把工作的成效体现到有力维护地区社会大局稳定上来。
三、开展精彩活动,充实宣传教育机制。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委党校干部培训教材,特邀民宗委领导走进课堂为我市各族干部讲解,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和执行民族政策的能力。每年5月都以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为中心,组织理论宣讲团,深入乡镇、街道、开展“讲民族团结、促社会和谐”面对面宣讲活动,同时还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开辟了民族团结专栏循环滚动,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创评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模范先进典型事迹。各单位也通过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团结演讲比赛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每年5月,我市还召开了社会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民族团结座谈会,组织与会人员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共叙民族团结友谊,讨论率先发展赶乌苏,畅谈乌苏改革发展变化。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奠定的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创新活动载体,树立典型示范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有新意、有特色、有亮点的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来。我市组织开展了“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竞赛、“爱我乌苏”诗歌朗诵会、“唱响乌苏”红歌赛、“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活动、“民族团结好少年” 评选、“讲文明 树新风 爱我乌苏”演讲比赛、“浪漫今世情缘,相约魅力乌苏”“婚育新风进万家”大型集体婚礼、激情广场舞大赛等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啤酒节系列活动、突出全民参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每年“春节、肉孜节、古邦节”等节假日到来之前,我市各部门都进行走访慰问活动,送去面粉、清油、大米等慰问品。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刻感受乌苏近几年发展的可喜变化,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热爱新疆、热爱乌苏的激情,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内涵更加深刻。坚持抓先进、树典型,在巩固现有典型、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认真调研,多渠道挖掘和树立典型,打造特色,培育亮点,使先进典型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模范。
五、积极争创模范,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民族工作部门年度工作绩效考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述职报告内容,制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具体方案,并把创建活动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按照“逐级负责、责任到人、年终兑现、奖优罚劣”的原则,把创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乌苏市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和许许多多民族团结模范代表。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还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尽力为困难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广大干部群众,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举办事迹报告会、主题演讲、征文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感召和带动一大批集体、群众投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来,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六、选派干部外出学习,搞好协同议事机制。乌苏市选派一些民族干部外出学习参观、选送一些民族教师进行双语学习,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分析研究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协调处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要做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统战部门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搞好帮扶培训,拓宽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民族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以经济发展带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经济发展的互补机制和互动局面。
七、定期督查指导,健全目标考核机制。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我市成立了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从社会各界聘请了五老人员作网吧义务监督员。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主管直管、党建督查等督查制度,定期进行督查指导,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全市各部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各族群众民族团结意识显著增强。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民族工作部门年度工作绩效考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述职报告内容,制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具体方案,并把创建活动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把创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下一步打算 :
1、不断加强基层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把民族模范团结代表感人的故事和先进的典型事迹向广大群众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学模范、做模范。
2、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水平。民族团结教育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
3、继续加大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形成我市各族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
4、多树立民族团结模范典型,成长一个树立一个,使我市形成人人争当模范学模范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