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乌苏市突出文化引领提升市民素质 返回首页

乌苏市突出文化引领提升市民素质

时间:2013-07-10 10:23来源: 作者:wssxcb收藏
自治区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选择后,乌苏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战略布局,率先推进,紧紧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施文化名市”目标,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现代文化引领提升市民素质。
一、“乌苏课堂”, 用“先进文化”提升干群素养。干部需要什么知识,“乌苏大讲堂”就提供什么讲座。结合实际,乌苏市开办了以“提高干群素质,构建幸福乌苏的“乌苏大讲堂”,每周邀请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戢广南教授等专家教授进行形势政策专题辅导解读,为广大党员干部释疑解惑,效果明显。同时“大讲堂”与市委中心理论学习组的有机结合,加强了我市领导干部日常政治业务学习,为全市干部群众送来了思想和理论的“活水”。近年来,先后邀请区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学者授课百余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5万余人次。
二、“道德讲堂”, 用“好人文化”引领道德风尚。乌苏是个道德模范、好人层出不穷的地方,仅这2年全市受到市表彰的道德模范11名,乌苏好人13名,幸福家庭23户,多名好人获得中国好人榜提名等。用“好人文化”引领乌苏道德风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好人文化”的核心是道德建设,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以文化人。乌苏市按照“四个一工程”的要求,在全市各文明单位开办“道德讲堂”主题系列活动,创新模式,让身边的道德模范、乌苏好人走进“道德讲堂”,迈上讲台,以现身说法、贴近百姓的新形式,宣扬道德、唱响道德、践行道德,在全市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为乌苏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村民说事”,用“现代文化”培育新型农民。为使我市农民群众更好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矛盾纠纷,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难事,更快更好的了解国家最新惠农政策,掌握现代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乌苏市以甘河子镇郝家庄子村为试点建立“村民说事室”,着力用现代文化培育新型农民。通过乡镇党委下派机关干部中政治修养好、语言能力强的骨干宣讲党的各项政策,邀请镇上致富能手进课堂传授致富经验,聘请专家进课堂讲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等方式,拓宽农牧民群众学习形式,使“村民说事室”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农牧民群众了解学习惠民政策、现代文化、农业技术、致富经验的课堂。
四、“文化驿站”,用“本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乌苏市大力发展适应和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乡村文化,积极开办文化驿站,成立各类业余文艺团队,按照“一乡一特色,一村一精品,一站一品牌”的文化发展模式,共同培育打造乌苏品牌文化。充分挖掘威风锣鼓、社火、小曲、皮影、秧歌等民间艺术,组建了“快乐人生”文艺宣传队、西湖小曲队、甘河子社火队、车排子农民威风锣鼓队等;不断拓展蒙古族、哈萨克族歌舞及曲艺艺术;成立了“傲音格”、“草原姑娘”等艺术团;创新发展了那达慕、姑娘追、民族刺绣、民族婚庆等传统文化;培育文化名人、名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扶持和鼓励“文化能人”多出精品佳作,为群众献艺,带动乡土文化的普及。
五、“百日广场”,用“艺术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充分利用百日文化广场阵地,创造性地开展有新意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如“大家来说十八大”朗诵赛等。农牧民群众由过去的被动观赏节目到现在的集思广益、主动创作参与,思想文化素质有了质的提升。结合“三下乡”活动,把农民群众自编自演的优秀节目进行汇编,以小品、相声、快板、诗歌等体裁,到各村队巡演,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推进了乌苏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