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海南八千合作社多数运行不正常 返回首页

海南八千合作社多数运行不正常

时间:2013-08-09 10:16来源: 作者:收藏
    近年来,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对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些问题。近日海南23家合作社因在经营规模、服务能力、品牌经营、带动农户等方面不达标,被摘除省级示范社称号。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亟待找到答案。

  仅1/3合作社正常运行

  “3头母猪共产了32只仔,但合作社承诺的资金还拿不到手,眼看小猪仔一天天长大,买饲料的钱也是很大压力啊!”临高一位陈姓养殖户一脸愁容。他去年加入村里一家养猪专业合作社,协议实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即农户具体负责养殖,由合作社提供技术和相应资金等并回收产品。

  “这是合作社内部管理混乱的一个例子。”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合作社缺乏运行规范,内控机制形同虚设。一些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服务的链条脱节,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并未建立。

  据儋州市农委最新统计,儋州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超过900家,入社成员近2万个,带动农民5.5万多户。然而正常运行的合作社却不足300家,半运行或不运行的有600多家。而据海南省农业厅资料显示,全省现有8500多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的合作社只占总数的5%左右,运行、半运行和不运行的合作社,基本上各占1/3。

  儋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谭雪文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门槛不高,免费登记,主要为了方便农民。在管理上,原则上两年检一次,但工商部门平时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对内部管理混乱甚至长期不运行的合作社一旦查实,坚决予以取缔。

  “合而不作”形式多种多样

  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按约定及时提供技术和资金,只是合作社“合而不作”的表现形式之一。据知情人士透露,“合而不作”的形式多种多样。

  一是“套利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享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同时成立门槛较低。于是,有人千方百计地想搭上合作社的平台,以套取补贴、逃避税费;

  二是“避税式”,让其他农产品“搭车”销售,知情人士称,有企业带头组建合作社,但把合作社之外的农产品也算进来“搭车”销售,对合作社的实际运行,企业并不关心;

  三是“空壳式”,因为有相关扶持政策,一些合作社即使未运行也不愿注销。据知情人士分析,出现“空壳式”合作社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成立合作社就是为了套取补贴,目的达到后不再投入到实业上;另一种则是,合作社前期还是正常运作的,但后来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而停止运作;

  四是“家族式”,一些合作社是家族式出资,各职位基本上由家族成员占据,其他农民即使加入,也无法进入决策层。在完全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已有农户选择退出合作社。

  尽管一些合作社存在不正常运行的现象,但很多正常运行的合作社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在儋州多个镇实地采访时了解到,由于一批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推动,全市形成了四大特色产业的“板块经济”:南部是橡胶产业;中部是瓜果菜产业;北部是畜牧养殖产业;沿海是海洋养殖产业。各产业带与专业合作社互动,培植新的区域增长极。

  目前,儋州市一批合作社已初显提质增效和予民实惠的作用。海南省农业厅汇总数据表明,2012年,儋州市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300元。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