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破解“垃圾围村” 返回首页

破解“垃圾围村”

时间:2013-10-15 11:39来源: 作者:收藏
破解“垃圾围村”

  

  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整治过后的村头面貌。 本报记者 高云才摄

  编者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明确指出,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如何解决农村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避免陷入发展“误区”,本刊将推出连续报道。

  “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河北香河县前套村告别“垃圾围村”

  富村咋消除“富裕的烦恼”

  本报记者 赵永平

  地处河北香河县城郊,前套村村民450人,家家有人在县城打工、经商。这些年富起来的前套村面临“富裕的烦恼”——“村民人均收入早已过万元,可‘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当了38年村支书的彭士发说。

  前套村的境况是许多农村的缩影。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香河县打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奖补推动“环境革命”

  保洁员上岗,环保设施就位,让村里垃圾有出路

  走进前套村,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林立,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看不到一点垃圾……

  谁曾想,过去村里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垒成小山坡。彭士发介绍,以前村里环境差,主要是垃圾没出路,卫生没人管,靠村里自身解决力不从心。

  变化来自一场“环境革命”。今年年初,河北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香河县推行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每天镇上的垃圾车进村清运,将垃圾统一送到县里垃圾场,保证村里的垃圾不过夜;县里还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评上环境精品村,给予8万—10万元奖补金。

  “变‘给钱’为‘奖钱’,政府推这一把很关键。”彭士发说,前套村乡亲们劲头十足,半年多时间,村民院外杂乱的厕所、柴火棚全部拆除,移进了院内;村里配齐40个垃圾桶,卫生保洁员从1名增加到3名,整修排水沟,清除环境死角,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村民顾逢元,当上了村里的卫生保洁员。每天早晨6点,就穿上工作服,推起三轮车,清扫他的“责任街”,“每天早晚各扫一遍,一天不落,看着街道干净让人心里舒服。”他很喜欢这份新工作。

  像前套村一样,目前香河县300个村街全部成立了保洁队。今年全县共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农村环境整治进行奖补,建设地埋式垃圾中转站112个,新增垃圾箱2500多个,新建垃圾池1400个,拥有垃圾清运机动车306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初步建立。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