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新闻关注 > 一对夫妻“稻客”的黄金周:“我和稻米有个约会” 返回首页

一对夫妻“稻客”的黄金周:“我和稻米有个约会”

时间:2018-10-08 18:21来源: 三农B2B作者:佚名收藏

  新华社哈尔滨10月8日电(记者杨思琪、杨矗笆弧被平鹬埽壹一Щ獬雎眯校菹猩颓铩@醋越帐』窗彩械闹馨徒庋粲糯蠡醭翟刈攀崭罨宦繁鄙狭角Ф喙锢吹胶诹┛呀ㄈ芾砭郑暗究汀狈蚱蘅袅恕笆盏局谩薄

  渐入深秋,黑土地上稻田广袤,粮食丰硕。每年都吸引数千名像周爱国一样的跨区收割作业者前来参与这场秋收盛事,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上午十点,太阳升高,晨雾散去,稻田里的露水慢慢蒸发。周爱国戴上帽子和口罩,开始一天的劳作。他驾驶着收割机,犹如“钢铁白龙”一般在稻田间轰隆隆前进。顷刻间,装进车里的是干净饱满的稻米,留在身后的是一截截整齐的稻茬。

  此时,妻子解阳英已经开始挑水、洗衣,烧水、做饭。干豆腐、油豆角、酸菜、新鲜江鱼……把这些东北特色菜端上餐桌时,解阳英开玩笑说,她做出来的是“江浙系的东北菜”,带着家乡的味道。

  “吃在车里,睡在车里,这就是我们的房车。”解阳英从大卡车一侧打开车斗上的箱门,里面装满衣服、水壶、饭锅和各种生活杂物,车底还藏着一个大水箱。车斗上,立着一个一人多高的简易帐篷,这便是他们的洗澡间。

  七天时间,这对“稻客”夫妻已经辗转两户农家,平均每天收割三四十亩,每亩价钱在五六十元不等。这样算下来,他们已有超万元收入。

  “现代农业大发展,让我们收稻更专业、更安心。”周爱国说,以前的“稻客”提着镰刀、背着铺盖卷,走村串户上门收割。如今,和他一样的新“稻客”不仅开上了收割机,作业效率大为提高,还能享受到跨区作业免收高速费、购买农机有补贴等诸多福利。

  周爱国说,为了相互照应,一般“稻客”都是几辆车组成车队同行。除了水稻,他们还收割小麦、油菜等农作物。5月,湖北、安徽;6月,江苏、河南;7月,江西;8月、9月,湖北;10月,黑龙江;11月,江苏……全国各地的丰收季,就是他们候鸟一般的“迁徙”指南。

  下午四点,天气转凉,露水来袭,男人们收工,女人们又做晚饭。明晃晃的灯光下,热腾腾的饭桌前,是“稻客”们辛劳一天后的犒赏,也是他们在异乡的团聚。

  夜色渐深,“稻客”夫妻一前一后爬上大货车,放倒座椅,铺上被褥,挂上窗帘,准备休息。睡前,解阳英拨通了手机,和远在老家读书的儿子***,询问他作业情况。周爱国一句话没说,他手机的桌面就是女儿的照片。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