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嘈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并非周星驰电影桥段,也非网友恶搞,而是昨日电视节目中的一段对话。对话视频被放上网络,迅速走红,继“我是来打酱油的”、“我可以说脏话吗”之后,被许多网友封为又一电视采访“神回复”。
不少人看了视频后表示“笑尿了”。曾大叔可能是没听清楚记者的提问,也可能是有意抬杠,“我姓曾”成了一个待解之谜。可能这位曾姓大叔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有人问他幸不幸福,镜头面前一句对幸福的追问,让他惊慌失措。但是,大叔那唏嘘的眼神、淡定的须根,都显示他并非等闲之辈。因而许多人把这个“误会”解读为大叔对“不幸福”的巧妙回应,也可理解。“什么是幸福?”在采访镜头未能到达之处,电视观众通过对“曾幸福”大叔一番话的解读,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假如换作我,大街上忽然冲出一个人问你“幸不幸福”,我一定会认为,这人是不是在弄飞机上常放的那种整蛊人的家庭滑稽录像。就像这段视频中一位受访的旅客所说:“这个幸福太麻烦,说不清楚。”“幸福”这个词太大,不是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西方人写信一开头就用D ear(亲爱的),见面就说I love you(我爱你),放在中国,多少伴侣一辈子相濡以沫,爱意绵绵,却不曾说过一个“爱”字。再说了,就算我说此刻无比幸福,下一刻呢?
又不是上春晚,所以,要让我在幸福的标题下抒情一番,还真有点难度。不过,这段将近4分钟的视频,10位受访者中,大部分人表达了“很幸福”之意。加上“我姓曾”,只有3位选择了不表态。即便反响积极者,幸福在细说之下仍见生活的艰辛。比如:一位年近半百的拾花女工,她的“幸福观”就是多给小孩攒钱;那位在街边摘菜的退休职工,她的幸福感来自辛苦半辈子,“终于把女儿供出来了”。
依我看,“幸福采访”就该这样———具体点,把问题分解开来———比如:老板拖欠工资吗?子女在城市上得起学吗?生病有医保吗?城里人歧视你吗?电视上“曾幸福”大叔紧锁的眉头,实不该被我们这些观众作为玩笑打发,然后追逐微博上下一个笑点。在幸福之门依然紧锁的个体那里,“我姓曾”不全然是语言的解构游戏,更是坚硬的现实。
好多人说,看了这段视频,第一次感受到电视新闻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虽然这则幸福采访,记者明显经验不足,提问大得吓死人,可是呢,能让“我姓曾”的段子出现在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电视新闻上,也是过去从未有过之事。笑归笑,明月千里,天涯此时,今天是中秋节,无论“曾幸福”大叔现在哪儿,我们都祝你有朝一日“真幸福”,也寄望电视台能重访“曾幸福”大叔,让他把未及说完的人生故事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