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拿什么面对18名遇难小学生 返回首页

拿什么面对18名遇难小学生

时间:2012-10-09 15:20来源: 作者:收藏

媒体人

面对灾难应有真正的承担、警醒与反思,否则逝者何以安息,生者何以坚强?

10月5日,彝良县龙海乡山体滑坡最后一名被掩埋人员遗体找到,18名小学生及1名村民确认全部遇难。当地已经明确发放死难者家属每户抚恤金2万元。

在这个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当中,那些遇难的孩子们也牵动着国人的心肠。大家希望看到,当地不应是辩解、表白或侥幸,也不只是悲戚与哀悼,更应当是一种真正的承担、警醒与反思。

其实,关于灾害原因的分析,仅依据常识判断就已足够。而且事实上,在“双节”之前云南省气象台就曾发布长假天气情况,特别提醒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多阵雨天气,部分地区仍然可能出现坍塌等气象灾害。然而尽管如此,彝良县国土局在事发后通报宣称,“此次山体滑坡,之前并无预兆。”有提醒与无预兆之间,缺失了什么?怎样的预兆才算预兆?

当地教育部门表示,“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国庆放假期间学生继续上课”,但很多网友发现,彝良县教育局发出的复课通知,只是要求在5日前必须复课。彝良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特别强调要预防地质灾害发生,但在这张复课通知上,却没有这方面的提醒。与此同时,关于事故原因,当地国土部门仅表示“无预兆”之外,却大力宣讲当地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监测、预警,对新增的29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健全了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谁能想到,健全的体系之下,却仍发生此番山体滑坡事故。

也许可以假设山体滑坡时学生没有待在教室,但我们怎能对一些存在巨大风险与隐患的灾害性地质心怀侥幸?就在彝良“9·7”地震之后,云南省地震局防灾研究所所长张建国在灾后说,洛泽河流域土地破碎且地形陡峭,“一个轻微的风吹草动都可以让这个地方发生滚石、滑坡等地质灾害,更何况是地震?”从风吹草动,到雨水浸泡,灾难已留给人们太多的侥幸时间,但为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灾难总是不期而至,除了一次真正的承担、警醒与反思,逝者将何以安息,生者又何以坚强?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