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农业效益 从亩到平方米的跨越 返回首页

农业效益 从亩到平方米的跨越

时间:2012-11-12 13:51来源: 作者:收藏
亩,一直是中国农民丈量土地面积的传统计量单位。一亩≈666.67平方米。
  如今在黑龙江垦区的哈尔滨管理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算账的标准和计量单位已经从“亩”悄然改变为“平方米”。该管理局创造了以现代都市农业为核心,以房地产业、工业园区、生态旅游和都市服务业为支撑的“1+4”发展模式,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正在实现由“亩效益”到“平方米效益”的绿色发展和集约式跨越。
  统计数字表明:农垦哈尔滨管理局的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8.3亿元,增长为2011年的16.5亿元,3年翻了一番,今年预计将突破21.6亿元;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也由9402元增加到1.88万元,今年有望超过2.17万元……
  设施农业:让3%的耕地实现60%的利润
  与省农垦总局其它8个管理局相比,哈尔滨管理局加快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家底儿较薄等不利因素。
  为破解发展难题,该局提出坚持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利用所属农场与哈尔滨市5区6县毗邻的优势,实施了“相邻相近相融”的发展战略,让产业发展互动,社会资源共享,提出将垦区产业主动融入到大都市圈的整体发展布局中,全方位打造哈尔滨市的“米袋子”、“菜篮子”、“产业发展基地”和“最佳人居生活功能区”的发展目标,躬身建设全省最大的绿色有机健康食品基地、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示范区和垦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局。
  “种大田一亩地的收益在750元以上,‘种’现代都市农业一亩地效益3万元以上,平方米效益可达45元,而‘种’工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每平方米收益能达到85元以上……”这是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党委书记金奎祥给记者算的一笔账,“要想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必须把毗邻哈尔滨城区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做到融城兴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万亩万棚万元”工程,是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建设设施农业、提高农场职工收入的重要抓手。即在全局拿出1万亩地,建1万栋大棚,使每栋棚的平均亩效益超过1万元。用全局3%的耕地,实现种植业60%的利润。
  在闫家岗农场设施农业园区,记者看到,这里除了植物光源LED补光灯,还集成运用了声频控制技术、智能气肥技术和太阳能灭虫技术,不用化肥和农药,就能提高作物产量,实现了食品无公害。园区种植绿色有机果蔬、花卉食用菌等品种,亩效益可达2万元,是露地种植的20倍。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农垦哈尔滨管理局紧紧抓住科技支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牛鼻子”,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全面提高种植业产出,实现了向平方米要效益。
  近郊的红旗、香坊、闫家岗农场棚室以生产绿色有机蔬菜、瓜果、花卉和食用菌闻名,远郊的庆阳、岔林河、沙河、松花江、四方山农场棚室以大棚深度开发利用、养殖家禽和水稻育苗后复种高效经济作物著称,每年可为哈尔滨市民提供出优质的瓜、菜、果15万吨、花卉580多万枝、鸭鹅200万只,成为哈尔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红旗农场出产的绿色有机蔬菜产品,消费者可按照上面提供的产品追溯信息码,查询到产品的品质特点、种植管理、采收加工到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实现了蔬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
  截至目前,该局设施农业面积已达6500亩,蔬菜大棚5210栋,年产果蔬15万吨,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20多万亩,设施农业最高亩效益达8.4万元,平均亩效益33958元,平方米效益达45元,位居全国前列。
  建园区上项目 打造“强工”生态链
  转方式、调结构,思路决定出路。
  在用足用好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农垦哈尔滨管理局深入实施了“146”强工工程,补齐工业“短板”。建立了农机制造、中高端优质稻米加工、酿酒、农畜产品深加工、食用菌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和保健品等六大产业体系;与地方合作共建了松花江、庆阳、红旗、香坊等四个工业园区,打造工业“生态链”。
  松花江农场的雷沃北大荒农机园区是垦区最大的工业产业项目,吸引了雷沃北大荒农业装备公司和5户配套企业入驻。
  今年已生产拖拉机2000台,实现产值1.3亿元。农机加工配套企业生产旱田精密播种机、水稻苗床播种粉土机、覆土机等3万余台,利税达1960万元。
  位于哈尔滨市城郊的香坊工业物流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7亿元,实现了“六通一平”。日产5吨金针菇项目投产,日产2吨白玉菇和蟹味菇项目已建成。
  四方山农场北大荒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与肇东市共建,双方共同招商的翠花酸菜加工项目占地8万平方米,总投资1.18亿元,投产可实现年产酸菜3万吨,熟食1500吨,保鲜速冻蔬菜2500吨,创造400多个就业岗位。
  庆阳农场坚持工业集群发展,与延寿县共建了“哈尔滨延寿县工业园区庆阳农场工业园”,形成了生态水稻、肉鸭、寒地浆果和中草药四大重点产业,带动农场及周边乡镇农民1000多人就业。
  今年1~10月,该局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其中工业园区实现增加值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5%。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8.6亿元,同比增长4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
  嬗变:优农强工叫响现代服务业
  农垦哈尔滨管理局提出,变“围城谋事”为“融城兴业”,通过项目化、工业化做强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争先。
  “围城”和“融城”只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围城”是以自我以垦区为中心的单边行动,而“融城”是以市民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双边互动。
  近年来,随着省城主城区不断扩张,哈局近郊农场土地不断被城市建设征用,发展空间受到极大制约。
  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农垦哈尔滨管理局主动出击、独辟蹊径,争取省直相关部门支持,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土地收储试点,通过合作滚动开发,创造性地挺进了房地产业。土地收储价格由最初的每平方米84元,提高到每平方米500元到2500元,不但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实现了农场土地效益最大化。
  为加快从种大田到种特色、“种”大楼、“种”旅游的转变,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努力将经济增长方式由农业和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香坊农场的北大荒现代农业园拥有智能温室3.1万平方米,南果园四季常青,已经成长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旗都市农业园和北大荒闫家岗温泉旅游度假区也分别晋升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农垦哈尔滨管理局推出了北大荒热带风情、农业休闲体验、哈尔滨人寻根等特色游旅游线路。依托有机、绿色旅游品牌,正在实现向哈尔滨旅游圈有机融入和对接发展,构建哈市“一小时消费圈”和省内周边城市“两小时消费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在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拉动下,农垦哈尔滨管理局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多业态、立体式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35.14%,拉动经济增长10.7个百分点。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