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何承强)近日,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查和特乡6.5万亩棉花地里不同程度发现“黑根病”迹象。
“该病的主要特征。在棉苗出土前,常侵染幼根、幼芽,造成烂芽、烂种。出土的棉苗受害后,最初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斑点,之后逐渐扩大,产生凹陷内缩,凹陷部因失水过多而成缢缩状变细,最后变成黑褐色并且腐烂,棉苗枯萎干枯,很易从土中拔出。”县农机站技术员刘时峰说。
2013年春播以来,查和特乡天气变化异常,特别是进入5月后持续低温降雨,最易造成棉花出现黑根病。
据刘时峰介绍,现在只有立刻采取药物防治。一是用10毫升适乐时或适麦丹+5毫升爱多收或申嗪霉素15毫升+15毫升海绿素对一桶水(15公斤),顺棉苗主茎喷雾,使药液顺主茎滴入土壤,连喷2~3次,间隔期10~15天,对于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有特效。二是用15毫升申嗪霉素+15毫升海绿素+20克磷钾动力对一桶水灌根,连灌2~3次,间隔期5~7天。三是用10毫升适乐时或适麦丹+5毫升爱多收或15毫升申嗪霉素+15毫升海绿素,对0.5公斤水,扒开棉棵周围的土使其露出病斑,用毛刷涂刷,连续涂刷2~3次,间隔期7~10天。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带来50%的减产。
自发现之日起,县经工办、查和特乡党委以及县农机站高度重视,及时向辖区各种植户下发“关于上报和处置黑根病的通知”,并派专人负责协调种植户、保险公司,及时掌握苗情动态信息,力争将种植户的损失降低到最少。
“要想从根本上防治黑根病。种植户只有在选用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的基础上加强苗期管理。棉苗显行后即开始中耕,雨后更应及时中耕,以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查和特乡党委书记叶开平提醒各种植户。
目前,经过查和特乡党委前期宣传和防治到位,有近3万余亩棉苗逐步恢复正常。查和特党委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