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谈家风 返回首页

谈家风

时间:2016-09-08 11:08来源: 中国农民网作者:曹俐收藏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位,他表现出来的习惯、做法、方式或者作风,都有家风的印迹。
《红灯记》唱道“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说明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的关系。
    习仲勋同志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低调做人”。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习近平在家风的影响下,接受了良好的熏陶。习近平在写给父亲的祝寿信中说:“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在走上从政之路后,习近平秉承家风,告诫亲朋好友不得以他的旗号谋私利,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重视家庭、强调家风,更是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
    生在90年代的我,父母在对我们那一代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大都是严厉为主,用严格严厉的家教方法以培养子女勤劳勇敢,节俭诚信。
    从小我妈就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比如,从最朴素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偷不抢”、“吃亏是福”、“老实做人本分做事”,到寄予厚望的“扶弱济贫”“无私奉献”,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代表一种态度,承载着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
    小时候,叔叔阿姨见到我总会给点小零食。我妈一定会说:不要随便拿别人东西,拿了都要说谢谢!所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随便占便宜。这就是我的家风,平时不以为然,但是,其实这些品质已经融化于我的行动中。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父母,一个家庭的家风就是孩子交往能力、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年深日久、耳濡目染的影响着我的成长。虽然我总觉得我妈爱重复上“政治课”,但我非常理解她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习近平曾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是人相伴一生的正能量。
    都说父母是孩子言传身教最好的老师!家风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好的家风,父母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养成的良好品质、作风、性格,用自身言行去引导孩子。如此,家风会自然传承到孩子身上,沐浴孩子纯真的心灵。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