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依安县依龙镇党委、镇政府为使省级贫困村平山村建档立卡的109户贫困户摆脱贫困,将该村出口公路至林甸县交界处的万余棵植树造林任务,划归给贫困户名下,由贫困户挖坑、栽植、浇水、扶正、踩实,其目的,就让有力的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植树增加收入。然而,有2位身强力壮的贫困户,在挖坑时,干了不到一个时辰,嫌累又嫌日工资100元少,扛起工具走人了。
在扶贫攻坚战役中,我们发现记录在册的有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伤残致贫、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等等诸多原因导致贫困的,却没有因懒致贫的贫困户。因为因懒致贫,不是扶贫对象。其实,在诸多贫困人口中,因懒致贫的,绝非个案,大有人在。这部分人,没病没灾,也有劳动能力,就是懒惰。有的经营几十亩地,全年满打满算,干农活不到2个月,有的不到1个月,大量的劳动剩余时间,不打工,不养殖,整天抱个膀缩个脖,不是扯大缆,就是把麻将摸。有的拿着国家粮食补贴,早餐喝、午餐喝、晚餐喝,一天3顿小烧,天天迷迷登登,在醉生梦死中打发时光。有的大钱儿挣不来,小钱儿不愿挣,就地出劳务每天百八十元,嫌少,宁可呆着,坐吃山空,也不去出苦大力。当看到通过精准识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得到一些好处时,有些因懒致贫没有“当选”贫困户的人,眼红了,眼馋了,愤愤不平,怒气冲冲地质问乡村干部:“我为啥不是贫困户?”
懒惰,致使一部分人徘徊在贫困路口,懒惰,致使一部分人跨不过温饱线,如果不努力,将始终处于贫困边缘。一方面,农村干部要加强对懒惰群体的疏导工作,唤起这部分人勤劳致富意识,帮助他们选择增加收入渠道和项目,给出如何创收答案。一方面,奉劝那些因懒致贫的人,不要以为贫困户光荣,去“争当”贫困户,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改变贫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