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需要“草帽干部”
罗理力
“今年还会是个丰收年。”3月26日,头戴草帽,眼望满山梨花,湖南省隆回县横板桥镇立志村女支书戴龙美高兴地对笔者说。近年来,戴龙美带领村民种植梨树200余亩,并修通进入梨山的公路,梨子远销长沙、广东等城市,鹅梨种植成为该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因为经常戴着草帽进田头,村民们称赞她为“草帽书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干部戴草帽下乡进村入户属常态。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戴草帽下乡的干部已不多见。但是朴实的乡亲们,还是喜欢“草帽干部”,觉得亲切、家常,觉得这样的干部接地气,能站在老百姓角度思考,能交心、能劳动,能融入普通百姓生产、生活当中。群众心中这种对“草帽干部”的喜爱,与其说是对戴草帽形式的喜爱,不如说传递的更多是乡亲们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盼望。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里,土生土长的“草帽干部”少了。一部分以大学生村官、驻村下派干部等为代表的年轻干部,了解更多的是“书房”里的情况、“上边”的情况,但对真正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所知并不多。“三农”问题,更多体现在田间地头,不在机关,也不在办公室,农村基层干部,需要做能“接地气”的“地之骄子”,而非“天之骄子”,学会当“草帽干部”,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必要前提。
当一名“草帽干部”,要了解农村、农业、农民,要讲农民的话、懂农业的事、干农村的活,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嫌脏、不说累、不怕苦,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农民同甘共苦,向农民学习请教。要访贫问苦,关心百姓冷暖,“下田知道来时埂,进屋串门狗不叫。”真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不断充实农业常识、农业经验、农业科技,真正做到“知稼穑之艰难,察民生之疾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领路人,心甘情愿领着群众干、带着群众富,全心全意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出谋划策,做到真正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