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怎么用好“老黄牛”式基层干部 返回首页

怎么用好“老黄牛”式基层干部

时间:2018-04-03 08:30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收藏

  怎么用好“老黄牛”式基层干部

  宋听松

  县乡基层一线常常有一些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同志,他们常年工作奋斗在一线,勤勤恳恳不求回报,我们把他们称作“老黄牛”。调研发现,这些“老黄牛”普遍面临着“老年的烦恼”,其形成和表现的方式不尽相同。

  就村居老干部而言,一方面,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年龄老化、裙带关系、家族掣肘等原因,致使他们工作中难免有所顾忌,难以完全放开手脚;另一方面,相对微薄的工资性收入和少量的政治荣誉,也难以刺激到村居老干部的神经。这都导致他们工作时消极应对得过且过,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愿也不想直面群众矛盾。

  就乡镇机关老同志而言,一方面,囿于专业背景、实际能力等原因,他们长期从事某一单项工作,虽为某一条线的行家里手,但对其他业务工作知之甚少,阻碍了其横向交流;另一方面,不少乡镇干部土生土长在农村,年龄较大、学历较低,不大符合组织推荐的条件,又难以参加各类公选、考试,导致长期原地踏步,看不到进步的希望。这都导致他们不敢 担当,不愿作为。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六下团组,多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笔者认为,化解基层干部“老年的烦恼”,守住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

  一方面,要疏导结合,强化村居老干部责任感。一是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基 本原则,实现“阳光发展”。有事好商 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议,在村居干部选拔、动态管理和考核奖惩等各个环节强化监督,确保能者上、

  庸者下;强化初心教育,以身边的先锋模范为榜样,充分发挥老支书、老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做好财政杠杆文章,放大“鲶鱼效应”。适当提高村居书记、主任和会计的工资性收入,明确考核导向,用实绩说话,实现实干实惠;吸引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回村任职,确保源头活水,储备村居生力军。三是打通优秀村居干部上升通道,体现“良性互动”。在乡镇中层干部或者领导班子配备中,拿出部分名额从优秀村居书记中选拔产生;部分优秀老资历村居干部优先推荐为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省市劳模等。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增强乡镇老同志使命感。一是完善乡镇干部交流机制,打破轮岗“玻璃墙”。健全乡镇干部交流机制,实施基层轮岗***流,对任职满一定年限的干部,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强化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帮助“老黄牛”获得更多横向业务知识,通过转任其他职位、参与相关工作等方式,实现开发***流。二是理顺乡镇干部选任机制,打破升职“天花板”。组织部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打破干部选任机制和公选遴选考试中不必要的条件限制,对于基层工作实绩显著,且群众评价较好的“老黄牛”式干部,可以形成“干部选任白名单”,优先提拔使用。三是强化关爱提醒制度,建设温馨“亲廉港湾”。适当提高乡镇“老黄牛”经济待遇,落实《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同时,提高其群众美誉度,通过标兵评比、媒体宣传、组织关心等多种方式,使其工作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