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恒情
近日,民政部在2018年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将利用3年时间,集中治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坚决查处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发挥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农村低保是民政领域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那些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主要还得依靠农村低保兜底脱贫。可以说,农村低保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守不住这道防线,就难以真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但现实中,个别地方在执行农村低保政策时却变了形、走了样:一些地方“错保”“漏保”“骗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涉及***行为的“关系保”“人情保”“回扣保”频频出现。去年年底,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纪委就公布了一起基层干部“靠山吃山”违纪违规案件:陇川县民政局56名干部职工中,竟有40人的亲属共82人违规享受城乡低保,部分干部职工的配偶及直系亲属违规享受低保资金达40.5万多元。
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沦为“硕鼠”的“口粮”,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必须通过专项治理进行严厉打击,坚决斩断伸向困难群众“救命钱”的黑手。否则,党和政府的温暖就难以真正送到困难群众手中。由此可见,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既是民政部今年工作的重点,也是严厉打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客观要求,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选择。
管好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关乎贫困群众的日常生计和脱贫致富。民政部制定了《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地完善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确保各地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各级职能部门要把工作责任和监督责任扛在肩上,严格按照民政部相关规定,规范评选程序,公开低保评选条件,完善信息公示,畅通监督渠道,把每个环节的漏洞堵死,更好推动农村低保政策落实,保证每一分“救命钱”都发到困难群众手上。要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扶贫领域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一刻不松、一寸不让,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毫不姑息,绝不退让,达到查治问题、规范流程、正风肃纪的目的,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