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生活百科 > 我们对手机的迷恋达到病态了吗 返回首页

我们对手机的迷恋达到病态了吗

时间:2013-10-20 16:53来源: 百科知识网作者:cym收藏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文如下:我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这确实让人担忧。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深深的感到现在外国人发明智能手机和当时提炼鸦片的目的都一样,击垮新中国的有志青年....
  我们对手机的迷恋达到病态了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智能手机时代已悄悄来到。生活中,人们似乎已完全离不开手机。吃饭时,拿出手机,拍下食物,晒个微博;看演唱会时,掏出手机,录个视频;朋友聚会时,一圈10多个人,几乎人人都低头玩手机------发微博的,玩游戏的,发短信的……就这样,手机慢慢已经占据了你大部分的生活。吃饭、睡觉、玩手机,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生活的写照。 近日,美国演员查勒妮拍摄了一段跟手机相关的短片,记录了女主角没带手机的一天。这一天,她清晰地看到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病态迷恋。
  没人在乎你 只在乎手机
  如今,这个长达2分钟的短片观看量已达2000多万次。视频一开始是一男一女从梦中醒来,开始新的一天。查勒妮扮演的女主角看着男友正在专心地玩着手机,完全没搭理她。随后,女主角出门,开始了没带手机的一天。和友人见面,友人一直在打电话,把她晾在一边;朋友聚会,没说两句,其他人就开始玩手机,完全忽视她的存在;去海边玩,一个男士在向女友求婚时,还不忘用手机拍下这一时刻;去听音乐会,人们都站起来录像,而不是安安静静地欣赏……视频末尾,一天结束后,查勒妮和男朋友准备睡觉,男朋友还在玩手机……很多看了这段视频的人都觉得,它让人感觉不安,因为 很多人都没有真正意识到,手机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短片时查勒妮自己写的剧本。她说:“想到要拍这段视频,是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太荒唐可笑了,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只顾盯着手机,而没有亲临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时刻,这让我感到难过。”
  尊重他人 停止手机上瘾
  事实上,这种过于依赖手机的行为,已引起人们的警惕。在英国,人们把那种社交场合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看手机的人称为“phubber"。据英国《每日邮报》所做的一项调查,现在有1/3的受访英国人承认自己是phubber。其中44%的受访者每天花费半个小时在手机上;8%的人每天有3个小时要和手机打交道;3%的人每天玩手机5个小时。 据悉,目前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已相继展开停止"Phubbing"(玩手机)的运动,号召大家停止Phubbing,尊重他人,尊重食物,停止”手机上瘾“”饭前拍照“等行为。 据悉,为了让人们安心分享美食,纽约的几家饭馆明确禁止客人对餐点拍照;还有一些餐厅,会要求客人在就座后把手机”上交“,暂时帮忙保管,让他们吃饭时远离手机的干扰。 查勒妮今年开始有了不靠手机生活的想法。她说,因为工作原因,她还得每天带着手机,但她尽量放在包里,“其实很多事情,只要感受那个时刻就好,没必要非得拍下发张照片。”
  方便了生活 疏远了感情
  也许很多人都感受不了查勒妮的想法,他们会认为,正是因为手机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方便。在手机刚刚出现的那个年代,无数人为此感到无比兴奋和惊讶,因为它让人与人的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 但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它甚至吸引了人们过多的注意力,反而开始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好不容易放假回到家中,你仍低着头玩手机,可能有时你会后悔,觉得应该陪爸妈说说话,但实在躲不开手机的诱惑,甚至有时候手机对情感也会有影响;多少女生因为男朋友没有及时回复自己短信,没有经常打电话,积怨已久,某天突然在电话那端提出分手。57岁的罗斯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几年前开始,他就不再用手机。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有多么不方便,但罗斯认为,没有手机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少方便。比如当他跟朋友约好下午1点在星巴克见面,朋友在12:50没办法打电话告诉他:“我得迟一点,大概20分钟。”这迫使朋友不得不准时出现。而如果他有手机,这就会变成另一种情景:“一点星巴克见”并不意味着真的是1点,甚至也不是在星巴克。他们随时可以打电话改变行程:如,“我有点事,要不改天吧”,或者“我正好在某商场逛街,要不我们在这里见?” 其实,我们有闲暇时,可以好好回想一下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离家在外,收到父母的书信,那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朋友见面,恨不得把一肚子话都说出来的开心感。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