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交通运输厅党委派出督查组,对全区行业文化建设、文明创建、纠风工作、窗口服务及民生建设等进行检查督导。本人随督查组来到哈密,对“文化哈密”建设有了深切的感受。
哈密被誉为“东天山第一城”,是新疆的东大门。东天山的冰川之水滋润着这片草原和松杉林的根系,也孕育出了哈密特有的绿洲文明,使这片厚重的土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2010年5月,中央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制定了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在同年7月召开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作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战略选择。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张春贤书记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现代对文化为引领”这一指导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把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和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仅是一种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如何唤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
在与哈密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师惠珍交谈中了解到,为贯彻落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要求,哈密地委在“文化哈密”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全地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破除“哈密条件艰苦”、哈密情况特殊”、哈密只能靠“ “资源发展”、哈密缺水干不了大事”“ 等思想束缚,破除“哈密欠发达在所难免、享受扶持和照顾理所当然”“惰性观念”等,破除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施一系列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今,漫步在哈密市街头,高楼林立,处处绿树红花,涌向学校的一辆辆电动车成为市区一景,令人仿佛置身中原。投资千万元的健身广场成为人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不论清晨还是傍晚,健身的人们或跑或跳、或舞或唱,健身者队伍中,不但有长者,还有年轻伴侣和农民工朋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的笑容。
师惠珍副部长介绍所说,她对哈密地区交通运输各单位开展文化建设的情况十分熟悉,甚至对各单位今年开展了哪些活动,取得了何种成效都了如指掌,甚至把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行业使命、交通精神说得一字不差。她说,与别的单位(行业)相比,交通系统的文化建设起点高、起步早。全区交通系统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文化引领的理念,并将2009年确定为“文化建设年”。哈密交通系统的文化建设处于全地区的领先水平。她对地区交通运输局今年实施的“畅通富民”工程项目,对哈密公路管理局制定的“收费站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及“情满瓜乡路”服务品牌策划方案,对哈密运管局、路政海事局策划的“路上救助”服务品牌赞赏有加。地区交通运输系统的行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文化哈密”建设的排头兵和推进团队。
与师惠珍副部长话别时,她送我地区宣传部编辑的《“文化哈密”建设三十谈》及《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研究参考》。《研究参考》第十六辑刊登的是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吴华敏在今年4月5日召开的“哈密多元融合型文化研究”课题座谈会上的讲话,题目是“如何开展哈密多元融合型文化研究”、对如何理解“多元融合型”的内涵、如何把握研究的文化视角、注意研究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性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读了上述相关资料,本人甚是受益。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哈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哈密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是东西文化的汇聚地、历史文化的转运站、民族迁徙的大舞台。坚定不移“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无论是回顾历史,立足当前还是放眼未来,抓住现代文化就是抓住了方向、抓住了发展、抓住了未来。如今的哈密已被国家确定为能源开发的重点区域,被自治区列为“西煤东运”、“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的战略能源基地的主战场。不负时代重托,建设“文化哈密”。我们有理由相信,56万哈密人在现代文化引领“文化哈密”建设中,将会取得不平凡的业绩。“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你吃块哈密瓜……”。这是一首在哈密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歌曲。此刻,优美的歌声正伴着瓜香飘散在草原、戈壁、乡村和城市之间,久久萦绕在这片最甜的绿洲之上。 (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