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文体活动 > 雪域高原上的一堂临床示教课 返回首页

雪域高原上的一堂临床示教课

时间:2017-07-25 08:26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收藏

  “老师,需要给病人用抗病毒药吗?”

  “应该给病人做个脑脊液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但医院条件有限做不了。根据病人病程两周、病情在逐渐好转的主诉,还有临床症状以及对病人舌象、脉象的查体结果,初步诊断得的是格林―巴利综合征。这是一种免疫损伤引起的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目前病因不明,可以用清热泻火的藏药治疗。”

  日前,西藏波密县藏医院的诊疗室里,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在读博士生陈玉佩面对病床上四肢软瘫、颈椎不能动弹的病人,低声请教她的老师赵志宏。

  赵志宏是北京电力医院中医科主任,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特聘专家,此番进藏参加“2017同心?共铸中国心”西藏行大型义诊培训公益活动,他把自己的学生也带来了。

  “不要着急,要有信心,病会好的。”借助藏族医生米玛的翻译,赵志宏带着学生边了解病程、边安慰着痛苦呻吟的病人。

  赵志宏麻利地抽出了病人身下的被褥和枕头,“来,帮病人躺平,我给她检查一下颈椎”。病房里几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盯着赵志宏的手。随着两声轻微的骨节响,赵志宏松开了握在病人脖子上的手。“好了,她是颈椎错位,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

  “来,轻轻转动一下头,看看脖子能不能动了。”伴随翻译的提示,病人开始慢慢转动僵硬的脖子,被病痛折磨已久之后的突然好转,使她喜极而泣。此时,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赵志宏又叮嘱:“病人躺时间长了,容易有压疮,要两小时帮她翻一下身。”

  安排妥手头的病人,赵志宏又带着学生随米玛匆匆赶往另一间诊疗室,给一名行走不便的病人诊治。从青海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米玛先是在波密县医院工作,两年前县里成立藏医院,她就调到了这里。

  “特别渴望有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可是每天的病人很多,医院的医生又少,几乎不可能。”早些天,听说北京来的专家要来随诊培训,米玛为此兴奋了好久。

  米玛很珍惜向北京来的专家学习的机会,她目不转睛地盯着赵志宏给病人诊疗的一招一式,并不时用心记下医嘱。

  “很巧,这个病人患的也是格林―巴利综合征,她比刚才的病人年轻,身体条件也好,恢复和治疗起来会相对容易。但是病人情绪有些低落,我们需要给她一些信心。”“对,就这样,下肢绷紧,脚尖往后够,平时常做这样的训练,恢复起来会很快,要有信心。”确诊完病情,赵志宏又教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办法,他一边说,一边招呼身边的米玛和陈玉佩:“来,我们一起扶她站起来,让她慢慢有信心自己走。”

  一个上午,赵志宏随诊外加培训,没有片刻休息。“这已经是第二次跟老师到藏区义诊了。”陈玉佩说,在学校学了这么多年医学理论,平时虽然也有一些临床实践,但像这样临床实战的机会的确难得。“这几天随老师下到波密乡医院,治疗了100多名病人。今天又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临床示教课。最重要的是,这次实践让我对中医的疗效有了更坚定的信心。”中午12点,走出波密藏医院的陈玉佩仍在不停地感慨。“医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决人类承受的疾病痛苦。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作为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赵志宏的一番话令人深思。(记者时晓玲)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