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0月,英德市果康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宋勇辉和他的团队通过淘宝网,销售杨桃5万余斤,成绩排名全网第一,成为淘宝网杨桃销售最“犀利”的“掌柜”。像宋勇辉这样的“新农民”现在是越来越多了,他们当中很多人既没有改变自己的农村户籍,也没有真正的脱离土地,但是却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把自己,也把自己所种植的农产品和外界联合起来,自己发家致富,也带领着身边的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我们去农村地区旅游的时候会发现,农户家里有很多自己种植的农产品或者是自己制作的美食,味道鲜美,让人吃了还想吃,但是限于时节,或者是我们无法携带太多,只能忍痛割爱。但是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触电”成为网上电商,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农民“触电”成为电商,对农民和城里人来说是一种双赢。
农民以“电商”的身份在网络上销售农副土特产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得不提。消费者下单,农民供货,这就等于是大大减少了中间的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直接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了起来。人人都知道,一个地方某种农产品即便获得了大丰收,但是市场上这种农产品的价格还是不低,最大的原因就是中间的批发零售环节太多,层层加价,最终农民卖出的是低价,但消费者买的时候却是高价。
现在有了电商平台,农民可以以高于原来批发价的价格把产品卖给消费者,自己的利润自然也就大了,而消费者却等于是以比原来零售价低了很多的价格购买了商品,同样省了钱,结果就是双方都因为中间环节的减少而获益。这就是电商的魅力,也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最直观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