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文体活动 > 金城处处现善举 倡导文明树新风 返回首页

金城处处现善举 倡导文明树新风

时间:2012-06-05 09:38来源: 作者:收藏

“四点半工程”让家长安心、孩子开心

志愿者在关爱空巢老人等方面发挥了创建文明城市生力军的作用

  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位身处城市之中的市民助力推动的。近年来,许多平凡人的感人事迹见诸报端,这些普普通通的市民或在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或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或长期活跃在公益领域充当志愿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道德文明的力量,并推动兰州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不断向前,让兰州这座城市处处闪耀着文明之光。

  今年以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兰州媒体集中推出的“凡人善举,和你一起”的栏目集中刊发了一批普通市民的感人故事,他们中有我省公务员队伍中捐献骨髓干细胞第一人――豆丽娟,有不离不弃演绎爱情真谛的许凌子,有11年无偿献血4000毫升的“熊猫女孩”周晓娟,有坚持归还失主钱卡的“兰州好爷”赵国福……他们虽然平凡,但却以自己的行动给社会传递着正义的力量。如今,这股在兰州掀起的道德新风也让古城兰州更具文明气息。

  在兰州生活了近五十年的“移民”周卫国是在开发大西北时从上海来到兰州落地生根,在这几十年中他见证了兰州的变化发展,他出外时也总称自己是“兰州人”,他说,“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并不只在于它的楼有多高,路有多宽,而更在于生活其中的市民有多么善良、多么真诚、多么乐于助人。”周卫国认为,兰州因为山高水远,它的魅力还没有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因此通过各种媒介将兰州的好人好事宣传出去,也就是从一个侧面将兰州的现代文明形象宣传了出去,“这样的充满正能量、热情好客、人性化的兰州将更具吸引外地游人的魅力。”

  近年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日益受到重视,关注儿童成长和未成年人教育也成了推进文明兰州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而这样的中心工作也渗透到每一条街道和每一个社区。

  由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首创的“四点半工程”正是基于辖区一些中小学生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无人接、无人管、甚至进网吧玩游戏、路上不安全等因素下成立的,这样的模式一经推广,受到了广大双职工家庭家长的支持和欢迎。作为西湖街道打造的“民情流水线”系列惠民工程之一的“四点半工程”,具体操作为,选派专人在每天下午四点半学生放学以后,将辖区接送孩子有困难的家庭的孩子接到社区,由聘请的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和辖区“五老”同志,义务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和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同时在每个小学、幼儿园门口选派2名认真负责的综治员,每天进行值勤、巡逻,配合公安干警监控校园安全。

  王小英是西湖街道梁家庄社区的综治员,自从2007年梁家庄社区“四点半工程”开展以来,王小英就和她的几位综治员同事当起了志愿者,每天下午义务去学校接孩子,几年间从未间断。而“四点半工程”也从不收取家长一分钱,甚至从“爱心党费”中抽取一部分钱为孩子们买课外读物、发奖品及开展活动。有学生家长这样赞叹,“‘四点半工程’帮了我们大忙了,真是一项让家长安心、孩子开心的惠民工程,更要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么好的活动是开展不起来的。”

  兰州市文明办李辛村表示,近两年,志愿者们在关爱空巢老人、扶危救困、扶弱助残、便民利民等方面更是充分发挥了兰州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先后在兰州启动的全国“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和“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提升了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全国首家“爱心集结号”志愿者网站、“夕阳红”居家养老工程和“爱心门铃”等也都成为了我市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其实,志愿者们和道德模范一样,都是创建文明城市的衡量标准,近两年兰州志愿者队伍人数的持续增加说明兰州的每一位市民都在努力参与到城市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来。”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