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有一家家这样的超市,里面摆放的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温暖和爱心。它没有气派的门脸,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超市”。
“雷锋超市”,一条互助互惠的爱心纽带,把雷锋的这种“大爱”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让雷锋精神扎根长沙这片沃土,使雷锋故乡成为道德建设高地。
撑起一把爱心伞
“这几年,我们一家三口吃的米、油,用的被褥、牙刷,都是从‘雷锋超市’领取的。”王敏芝是岳麓区咸嘉新村社区的居民。因儿子患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王敏芝只能辞掉工作照顾儿子,日子过得艰难。
3年前的春节前夕,她正愁没有钱置办年货,社区内“雷锋超市”的志愿者送来了米、油和其他年货,让她和家人过了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春节。在那之后,王敏芝一家一直都在社区的“雷锋超市”按月领取生活物资。王敏芝说,每次想起那段经历,“心里觉得特别温暖”。
“雷锋超市”取名超市,却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明码的标价,它设在社区,货架上摆满油、米、被子、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物资来源一部分由民政部门调拨,一部分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捐赠,社区的低保户持A卡按月领取救助物资,困难户持B卡在逢年过节时得到帮助,遭受重大变故的家庭持C卡可以得到应急救助。
正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所说:“雷锋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那就是爱与奉献的精神,其内核是跨越时空的,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而在“雷锋超市”这个爱心平台上,所倡导的就是善的心灵,爱的奉献。在这里不分性别,无论老幼,更无贵贱,大家都是怀着一颗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无私友爱之心来到“雷锋超市”。
芙蓉区德政园社区有一位姓何的老人,人称“雷锋奶奶”。她虽已年过七十,善心却令人敬佩。每年,老人总要出钱买米买油,然后请人送到“雷锋超市”。一到夏天,社区的困难户还会如期收到“雷锋奶奶”赠送的一份绿豆和一份白糖。社区有个女孩叫彭莎,家里是个典型的低保户。为了供孩子读书,老人宁愿自己省吃俭用,每年也要在不多的退休金里挤出三千元钱给这个孩子。小女孩和老人的孙女一样大,老人常把孙女的衣服送给她穿。别人问她,这个小女孩和您无亲无故,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啊?老人笑笑说:“雷锋超市”是我们大家的,我做这点事也是老有所为了。
在“雷锋超市”,你还可以经常看到,一群群天真的孩子为超市送来崭新的球拍、玩具、图书。在这些可爱孩子的幼小心灵里,也许还并不完全懂得什么叫雷锋精神,但他们已经知道,他们可以通过“雷锋超市”这个平台,把自己的心爱之物让给那些需要的小朋友。
“雷锋超市”建设唤起了社会各界的爱心,涌现出了一大批事迹感人的爱心模范,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也感染了受助群众。目前长沙已经建成了由1家市级、9家区县(市)级、71家街道(乡镇)级、160家社区级“雷锋超市”组成的互助帮扶四级网络平台,实现了“雷锋超市”在长沙市城区的全覆盖。仅2011年,长沙市各级“雷锋超市”接收捐赠物资超过3000万元,现金400多万元,新增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达28000余人,提供各类服务14万余次。
“雷锋超市”,不仅是有价的物质帮扶,更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已成为雷锋家乡学雷锋的靓丽名片。
搭起一座爱心桥
“雷锋超市”以雷锋的名义和道德的自觉开辟了一条新的分享经济社会发展“蛋糕”,这里既是一个献爱心的地方,也同样会让千千万万接受过救助的人心生感恩,他们感激这个社会以及身边相识和不曾相识的好人,他们甚至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人姓甚名谁,然而,他们感动之余,也决心尽力回报社会。
咸嘉花园住着一位80岁的老人,叫段子健,他家属于集中留地建房的失地农民。只因自己年老多病,老伴又神志不清,儿子也是弱智,因此,这一家三口就只得长期靠吃低保和“雷锋超市”的救助过日子,就连今年老伴过世都是社区负责一手操办的。为了感激社区,老人执意要做义工,在社区捡白色垃圾,大家怎么劝也劝不住。他说,大家对我一家这么好,我这把老骨头不为社区做点事心里不好受啊。
长沙是雷锋的家乡,雷锋已经成为长沙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和学习楷模。长沙人带着深厚的感情在传颂着雷锋的故事、传唱着雷锋的赞歌、传承着雷锋的精神。学雷锋、当雷锋更是成为全市人民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说,长沙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深入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中,也有很多探索,深受群众欢迎。
随着“雷锋超市”扎根社区,不仅改善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让社区进入了一个用爱回报爱的循环当中。
陈明是杨家山社区培养起来的一位年轻党员,也是一个普通的个体户,就在辖区内摆个摊子做包点生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孩子生下来不久就患了脑瘫,为了给孩子治病,他花去了几十万元,几乎家徒四壁,但他每逢端午、中秋总要早早备上60份包子、粽子、月饼送到“雷锋超市”,分别送给这些低保户,困难户尝一尝,一年下来,至少也要花上6000元,而他已经连续坚持了整整四年。
从“雷锋奶奶”到天真无邪的孩童送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从企业家回报社会的巨额捐款到80岁老人段子健,还有不顾自身艰难,也要担当起一份社会责任的年轻党员陈明,在温暖的大长沙,这样的感动又何止千千万!200多家“雷锋超市”就是200多颗爱心在跳动!
近10年“雷锋超市”建设的历程,就是一场爱心火炬的接力。雷锋精神不断走向大众,不断融入城市血脉,这座城市的精气神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长沙是雷锋的故乡,搭建了一批常态化学雷锋的平台,也创造了许多大众化学雷锋的经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说,“雷锋超市”是长沙学雷锋的一个有效载体,这里不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是传递爱心的平台;不仅提供物质帮助,更有精神的传承。“雷锋超市”让富有爱心的人找到帮助他人和捐助的途径,让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找到接受捐助的平台。
当我们欣喜地翻阅着这一本本厚厚的爱心捐赠册,当我们细细地查阅着这一册册实物救助领取的登记簿时,动人的事迹实在是让人有太多的感叹。我们知道,是雷锋精神让我们深深地感动,是爱心永结造就了生活的美好。
延展一条爱心路
雷锋,既是这座城市文明的坐标,更是信仰的方向。
今年 2月12日,长沙市“当文明长沙志愿者 做学习雷锋排头兵”主题活动现场,3000名志愿者代表响亮地喊出了全市30万名志愿者的共同心声:“学习雷锋,这是我应该做的!”
4月28日,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首家高校“雷锋超市”开业。除了一般商品的救助,这里的“雷锋超市”还开办了互助学习、志愿者服务、勤工俭学服务超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
……
这里的人们高擎“雷锋故乡学雷锋”的大旗,不断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在一次次精神洗礼中,雷锋精神升华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雷锋从未远离我们,他的精神在人们心中历久弥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说,从开设“雷锋超市”到成立出租车雷锋车队,“雷锋家乡学雷锋,长沙城里好人多”,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
2008年,结合文明城市的创建,雷锋超市转换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基础平台,服务内容从社会救助拓展为对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子女和困难家庭的物质关爱和人文关怀,成为覆盖广泛的社区志愿者工作站。
从2010年4月起,长沙市在全市社区志愿者工作站中开展了“雷锋号”创建试点工作。长沙又逐步建立以区为单位的统一接收、发放物资的子平台,整合爱心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内涵,让“雷锋超市”成为开展活动的爱心平台,成为社区群众的温馨家园。依托公益机构搭建志愿服务的工作站点,让爱心得到广泛汇集和传递,依托340多个社区基础性阵地、450多所学校主导性阵地、500多个行业特色性阵地,建立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着力扩大志愿服务的公共空间辐射范围。
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一朵鲜花打扮不出春天。”是的,当每一位长沙人接过前辈雷锋的精神火炬时,“雷锋”就在长沙。
围绕“弘扬雷锋精神,勇当时代先锋”主题,大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学雷锋小组4万多个、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3000多支,从事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30多万人,占城区人口10%以上,形成了一股弘扬雷锋精神、传播文明新风的强大社会力量。“雷锋式”志愿者队伍常在社区,从而不再是“学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而是“学雷锋,在长沙,教育我,感动他”。周强评价说:“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深受群众喜爱,形成了很好品牌”。有力推动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
弘扬雷锋精神,并不是在重复一种历史记忆,默念一种抽象的符号,而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中,结合时代的特征,弘扬雷锋精神、活化雷锋精神、光大雷锋精神。
正是通过“雷锋超市”、“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这一个又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载体,一批又一批闪烁雷锋精神的创新经验,雷锋精神真正走进了社区,融入了生活。形成了“雷锋家乡学雷锋”的滚滚热潮,奏响了“雷锋家乡学雷锋”的时代乐章,长沙成为一座流淌着道德血液的城市、一座彰显着道德力量的城市!(记者 岳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