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名城风范
一个“创”字,承载着多少艰辛与付出,又记录着几多困惑与酸楚。“转折之城”遵义,古称播州,位处长江上游,南临贵阳,北抵重庆,西接四川,是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之要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年初,遵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推进大会在凤凰山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冲锋号,掀起了各部门“双创一巩固”工作的热潮。市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市属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央驻遵单位、驻遵部队和武警官兵把参与、配合“双创一巩固”工作作为份内之责,齐抓共建。市属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央驻遵单位、驻遵部队和武警官兵立即行动了起来。
社区在行动、工厂在行动、学校在行动,全市上下都行动了起来……
贵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喻红秋说,为进一步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遵义市必须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八大环境”,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严管重罚,规范市民行为,引导全市人民争做“文明有礼遵义人”,确保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遵义更具名城风范。
据介绍,遵义市以2008年9月启动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紧紧围绕打造“绿色红都”和“红色绿都”,切实加强生态建设。2010年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安静等重点“创模”工程。成功摘掉“酸雨”城市帽子。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遵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田茂松说,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条件,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愿望。因此,今后5年,要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特色城市。
今年遵义市在提升配套硬件设施,美化城市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未来5年,市级财政每年将投入约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河道景观整治、农贸市场改造及新增绿地等民生工程,以此提升城市容貌和品位,让百姓生活更舒适、更便利。
自此,在湘江之滨,春潮涌动,一场声势浩大、万民参与的“双创一巩固”拉开了帷幕。
改善城市面貌
在遵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动员大会上,有这样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重要,过程更加重要。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促进城市科学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
在遵义在线论坛上,一名叫“幸福着”的网友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对于一座拥有厚重历史感的城市,文明当有更丰富的内涵,山水的沉静,夕阳里的琴声,懒洋洋的猫咪……文明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快乐,以此为基点,生发出创造力,生发出和谐。
文明是一份沉甸甸的给养,不因时空变化而走样,始终如一地滋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遵义的勇气、禀赋,也从此把这块土地放大到全国面前。
正因有了这样的底气和志气,遵义中心城区吹响了迎“双创一巩固”的冲锋号,农贸市场升级、公厕改造、高楼洗脸、人行道更新、街上门头牌匾统一、小街小巷“白改黑”……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善,为“双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创工作不力必须追究责任!遵义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治理不文明行为,下“猛药”治理城市“顽疾”。同时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集中曝光不文明行为。媒体重点曝光“三公”不文明行为,即公职人员、公务车辆和公共服务窗口行业各类不文明行为,对行为人的处罚结果及其所在单位领导进行跟踪报道。
在4月21日召开的全市第二次“双创一巩固”工作推进大会上,遵义市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据了解,问责的方式包括诫勉谈话、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等,最严厉的处罚则是要求责任人引咎辞职或责令其辞职直至免职等。
5月9日上午,市“双创一巩固”暗访小组在汇川区多条路段暗访发现,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很多,其中有5辆军警等公务车因违停,在几大媒体上相继曝光;先后有不文明行为的近30名公职人员被给予了警告、诫勉谈话等行政处分。
老城单向大循环、城区18条道路禁鸣、《遵义市中心城区不文明行为管理办法》、《遵义市城区“野广告”专项整治方案》……一个个决策、一份份文件,遵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双创一巩固”冲刺。
黔北悄然在变
65岁的张大爷家住汇川区松庄小区,他每天早上都要在家门口的公园打打太极拳。老人说,这里曾经是个又脏又乱的城中村,夏天苍蝇乱飞,冬天污泥遍地。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政府大力改造社区环境,如今这里变成一个美丽的公园。“这不是我一个人夸,整个住这一片的人都这样说。”老人质朴的话,道出了心中的喜悦与满足。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遵义的决策者们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市级领导包保中心城区48条道路,既挂帅,又出征,每人包抓一条街、一个污染源、3-5个社区和一个治理污染的重点项目。
“现在早上开门之前,都得把门前和店面打扫干净。如果门前‘五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立面和包文明)没做好,过不了多久就会有领导过来检查。”这是服装店老板赵梅的“经验之谈”。
“这是我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大力推行市级领导包保制的结果。”遵义市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市级领导包保范围为中心城区道路干道及两侧各50米以内;在所包保路段中选择1-2个社区打造“四民社区”示范点。包保的主要内容为:门前卫生、秩序、立面、绿化、文明等门前“五包”,同时抓好交通秩序、网吧管理、户外广告、停车场,以及小餐饮店、小浴室、小网吧、小歌舞厅、小旅馆等五小行业的管理和规范。
按照统一部署,近40位市级领导包保中心城区48条道路,道路总长度近60公里。包保期间,包保领导至少每月一调度、每周一巡查,采取工作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问责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及时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
同时,遵义市创建指挥部还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进行巡查督查,大力宣传包保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市“双创办”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将每月通报挂帮单位创建活动工作情况;市城管、林业、公安、交通、卫生、商务、文体、工商等部门在抓好本单位挂帮街道工作的同时,加强面上指导、督促,确保2012年上半年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2013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功、201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
其实,改变的不仅是百姓的居住环境,在每一个遵义人的眼中,这些年遵义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变化,看到蓝天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湖水更清澈了,树木更翠绿了,鲜花更灿烂了,一座山水园林城市,正成为遵义人生活的家园。
文明之风浩荡来,名城无处不飞花。
在遵义,“双创一巩固”是一个深入城市骨髓的词语。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居民,从机关到学校,从社区到城中村,“双创一巩固”已经与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所到之处,人们无不为改天换地的城市巨变所震惊,无不为市政建设的大手笔所折服,无不为群众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情所激扬,无不为时时处处展现出的文明新貌所动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无不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开展,名城遵义在悄悄改变,黔北大地在悄悄改变。(张荼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