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广大市民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应运而生,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生活环境,也实现了城市的长效发展。从“虚拟养老院”到“三维数字化社区”,数字化成果的应用让兰州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民生难题,在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兰州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的今天如何破解这一民生课题也是考量兰州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准。在应对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等系列社会问题中,兰州人用自己的智慧开创出了“虚拟养老”的服务模式,经济、高效地化解了老龄人口剧增与社会养老服务滞后的矛盾关系,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了一个叫得响的养老服务品牌――虚拟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看似为“虚”,其实很“实”。2009年12月3日,是一个让当时数量为15.6万城关区老年人感到幸福的日子。伴随着“爱的奉献”的美妙旋律,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正式运行。一场居家养老的创新试验由此拉开大幕。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由接待中心、金色晚年服务中心、呼叫指挥中心组成,它以一整套强大的网络通信平台和服务系统为支撑,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专业人员服务与社会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一项项“特色鲜明”的老年人心理咨询热线、“一对一”心理疏导治疗服务开展起来;“虚拟养老院讲师团”深入街道、社区对老人进行各类健康知识讲座;老人生日时,养老院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会免费送上生日蛋糕;吃年饭、赏花灯,拍全家福、送对联,“情暖夕阳”、“扶老助老”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似春风化雨,温暖和滋润着老人的心田。
“虚拟养老院,是利用市场现有服务机构开展的助老、为老服务,建设成本较低,覆盖面较广泛、可持续运行。它紧密结合了居家养老方式,也是居家养老的升级模式,符合绝大数中国老人不愿离家的心理需求。”城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仅城关区已有6万多名老人享受到虚拟养老院服务。
今年,兰州市将进一步在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全面推行虚拟养老院服务,实现虚拟养老服务近郊四区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仍在积极探索,寻求适合兰州地区的多元化养老方式,打造更加广泛的助老为老服务平台。
三维数字社区基层管理新探索近年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深化为民服务意识成为了兰州创建文明城市的迫切需求,作为探索基层管理模式急先锋的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在打造了享誉全国的“民情流水线”系列民生工程之后,再次将视角投向数字化社会管理。
西湖街道自主研发的并于2010年上线的“三维数字社区”系统,采集录入各类信息量高达80余万条,平均每人近30条信息。遭遇突发事件,鼠标一拉自动测量出最近的治安室、医院距离;辖区内任何大街小巷发生车辆丢失、井盖被撬、堆放垃圾,即时发现及时处理……街道社区内几乎所有的公共及管理事务都可以通过“三维数字社区”系统来完成。
作为西湖街道打造的“民情流水线”的亮点之一,三维数字社区管理系统是实现社会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通过对系统的不断升级改造,街道在建成“三维数字社区”综合管理应用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急事难事,得到中组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目前,该系统将基层108项具体工作纳入五条主线管理,形成了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人口和单位法人库信息平台、三维全景视频监控平台三大基础平台,并具备六大功能特点,包含14大管理模块和八大应用系统,整合了公安、城管、交通、环保视频监控“四网合一”的一体化管理系统。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实地调研后,给予该系统这样的评价:“作息时间全天候,信息管理全方位,解决问题全过程,服务群众全身心。这是一个人民群众十分需要、很有生命力的载体,要进一步丰富内涵、务求实效,相信一定会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