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深入实施“蓝天行动”,昔日雾都云散日出。
重庆自2000年起启动清洁能源工程,2002年实施五管齐下净空工程,2005年起实施蓝天行动,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污染治理,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强力控制扬尘污染,促进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1年,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足优良的天数达到324天,比2000年多137天。与1997年相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分别下降33.1个百分点和81.7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截至今年5月31日,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足优良天数已达135天。
重庆深入实施碧水行动,碧水清波映山城。
为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重庆大力实施环保搬迁、清库清漂、船舶污染整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等工程,碧水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累计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200余座(含设施)、垃圾处理场51座(含设施),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并覆盖全市40%以上的重点小城镇。全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1996年的几乎为零分别提高到目前的87%和97%,居于全国前列。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库区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在全国七大水系河流中处于最高水平。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6年100%达标,长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
重庆深入实施绿地行动,城市农村美景如画。
通过深入实施绿地行动和统筹城乡环保工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比1996年增长18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996年的21.6%提高到40.3%,绿地率达到37.2%,人均绿地公园面积17平方米。渝北区、北碚区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大足区、巫山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市累计建成各级环保模范区15个,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5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10.3%。
重庆深入实施宁静行动,山城的夜又美又静。
为确保市民有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加强了工业、生活、交通噪声综合治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近3年重庆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均低于60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