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2—2014规划》解读
4日上午,海沧区在厦门率先成立“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图为志愿者护送老人小孩过马路。 林广明 摄
初夏的厦门,到处花团锦簇、生机勃勃,到处秩序井然、文明成风。
从秩序井然的交通,到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服务;从民主法制意识进社区进农村,到“诚信市场”活动,厦门特区文明城市的发展实践,正是“持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生动注解。
近年来,厦门着眼利民惠民,持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不断健全完善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推动文明创建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国、全省(区)文明城市测评在即,5月30日,厦门市召开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点评会,就检查小组明察暗访拍摄到的思明区屿后北里、SM商业城周边烧烤等摊点占道经营,中山医院前社会车辆长时间违规停车,文园路段部分公共场所灭火器过期等脏、乱、差现象作了点评。
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市创建指挥部总指挥于伟国在会上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三连冠”为新起点,采取新举措做好文明环境大文章,实现文明环境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考评。
生活环境
文明城市的指示灯
力争绿化覆盖率达42%,城市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以上,交叉路口阻塞率在2个以下,社会保险参保完成率达100%……这一连串的数字是厦门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生活环境是根本。厦门市以建管并举的方式,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5月27日,厦门首座既能遮雨,又能遮阳的顶棚式人行天桥已经投入使用,市民过街时,不用再担心日晒雨淋;5月28日,同安闽南果蔬批发市场建立临时免费摊位,摊贩云集的路口终于畅通;5月31日,湖区里后埔新规划“中央公园大道”,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厦门种种惠民举措,让人拍手叫好。
展望未来,厦门市今年还将启动岛外绿道网及步行、自行车系统规划,力争新开通公交线路15条,增投公交车辆500台,鼓励市民选择公交、自行车换乘等方式出行。同年,还将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推进16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上门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和人文关怀。另外,还将开展争创“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重点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健全覆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