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宁市柳树花园小区的居民来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从晚上开始的,很多人走到楼下,跳舞、唱歌、拉家常……其实,这只是安宁和谐社区的一个缩影。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安宁坚持以民生为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革管理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等方面超前谋划,强化措施,着力打造亮丽宜居的社区。
今年,以实施和谐社区建设为“四群”教育在城市的主要平台和抓手,安宁市委、市政府深入探索、强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程,各级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社区群众为重点,以社区群众满意为准则,以为居民提供服务为宗旨,以改善社区环境、加强社区管理、提升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新格局,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移民搬迁社区
强化服务村民喜变市民
原来种地,现在养花;原来门上是一把大锁,现在刷卡进门;原来早饭都是剩饭剩菜,现在早餐吃得越来越健康;原来生活中少有娱乐,现在每天逛逛公园、跳跳舞……如今,越来越多的回迁居民陆续住进了整洁的小区,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安宁市委、市政府推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撤村并居、生态移民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化有序转移,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
2008年,云天化集团草铺生产基地改扩建,草铺村委会5个村民小组1368人异地搬迁到安宁主城区柳树花园新型社区,村民搭上了“村民变市民的顺风车”。
在推进全域城镇化进程中,安宁市委、市政府坚持规划引领,强力推进规划全覆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着力推进“三重三置换”,实施“三区”联动发展;建立健全“四大保障”体系,加快城乡社会保障接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瑰丽和服务全覆盖等方式来推进、提升全域城镇化。
新型社区完全打破了原有村与村之间的区域界限,新型社区如何建设和管理,如何帮助村民更好地“蜕变”居民——成为摆在安宁市委、市政府、街道及社区两委干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相结合,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互补的社区管理模式,抓紧完善社区各项规章制度,转换体制机制,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规划怎么搞、社区怎么建”等问题,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按照“资质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目标,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试点。
刚住上楼房时,地没有了,大家心里很慌,“怎么生活”成了小区居民的一块心病,而如今居民们的这种担忧正在被一点点消除。用居民的话来说,就是“岁数小的都有了活干,而岁数大的,都办了养老金,大家都不为没地发愁了。”
“死水不经瓢舀”,积极引导居民将征地搬迁补偿款的60%入股留作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由社区托管,资金得到长期稳定保值增值。现在每个居民小组居民每月至少拿到800元生活费、价值200元的代金券。
村民变市民,就业是关键。社区开展了保安、家政服务、城市园林绿化、挖机、面点、美容美发、汽车修理等培训,通过培训及时输出再就业,社区青壮年培训就业率达80%以上。
虽然离第一个培训班开课已过去了3年多,但第一次上课的情景,朱云根仍历历在目——男的抽烟、聊天,女的织毛衣、纳鞋底,有的甚至还带着奶娃娃。培训会更像茶话会。而随着第一期培训班结业,看着靠着培训班学到的技术,身边的人真的找到挺不错的工作,过去拿锄头的手也开始歪歪斜斜记笔记,放空发呆的双眼也不时闪烁出对知识的渴望,听到精彩处,大伙还会情不自禁地鼓掌。
不管是邻里矛盾还是干群矛盾,大多矛盾的产生都是沟通不够。社区打造了“百姓说事点”平台,让百姓像拉家常般说心中的烦事,不仅自己心中畅快许多,而且信息员还能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名工作人员,构成了柳树花园社区的“百姓说事点”。百姓的家长里短,邻里的纠纷矛盾,生产生活中的疑难……“百姓说事点”都能为其开解、协调、解决。自“说事点”平台成立以来,接受群众反映问题51件,办结率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