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文体活动 > 湖北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搞形象工程 返回首页

湖北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搞形象工程

时间:2012-06-21 11:29来源: 作者:收藏

郭有明

  背景:拥有“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区位优势,同时又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在长达15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把经济发展与群众幸福、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环境整治与精神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现代城市发展之路。

  访谈嘉宾:

  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 郭有明

  人民日报评论部:大江南北,有很多城市都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有的群众认为,创建文明城市不过是另一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您认为是这样吗?宜昌市坚持15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郭有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通常是指在领导干部一届任期内就能见效的短期行为,而我们宜昌从开始创建到创建成功,足足花了15年。我们一届接着一届坚持不懈地努力,是因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宜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的过程。

  15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硬指标”,共同拼搏奋斗,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2011年,宜昌生产总值为21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居湖北省第二位,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其他各方面也与经济齐头并进。我们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等荣誉称号,基本实现了“大满贯”。

  ◇群众幸福缺什么,我们出力补什么

  人民日报评论部:现在“幸福”是个热词,但居民的幸福感到底怎样衡量,似乎没有标准。创建文明城市,如何让居民感到更幸福?

  郭有明:“幸福”是群众的一种感受。所以,我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问题听群众意见,衡量成效由群众评判。群众幸福缺什么,我们出力补什么。

  比如,刘家大堰是宜昌最早开发的居民小区,41栋楼1830户居民,80%以上是拆迁安置户和低收入家庭,排水系统老化,一遇大雨积水1米多深。群众向我们提意见,我们立刻整改。现在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再比如,居家养老体系建设是全国性难题,宜昌做了探索和尝试:以社区为依托,建起1500多个服务中心(站、点)、老年公寓、托老所和社区中介服务组织,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资金60多亿元,建成城区29个公园、36个游园、37块街头绿地,综合整治22个城乡结合部及杂居小区、58个农贸市场、240多处背街小巷和近万家“小门店”,广大市民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看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