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2日,沈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同日,本报第一时间刊发署名“沈轩言”的评论员文章《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申明了沈阳创城的意义所在、目标所向,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从今天起,本报将继续刊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评论,直面创城的机遇与挑战,记录其间的升华与创新。
创城,将会为沈阳赢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奖杯,更将赢得沈阳810万群众的口碑。创城,是关乎沈阳城市未来发展的前导工程、战略工程,更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
沈阳创城的进程中,贯穿着“创城为民,创城靠民”的宏大主题,折射着一幅幅“造福于民”的文明图景,更翻开一幕“人人参与”的壮丽画卷。
我们的创城目标,体现着广大群众的美好期望。沈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的是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我们的创城过程,就是要成为排民忧、解民难、增民利的民生工程;就是要成为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
我们的创城实质,就是要让广大群众来展现这座城市的魅力、活力与文明程度。市民的文明进步,将给城市带来一种精气神儿,最终凝结成城市价值。创城的成功,取决于广大群众的表现;创城的广度与深度,取决于广大群众的参与程度。
创城是一场众志成城的城市大考。
创城,被形象称为中国优秀城市间的一场“城市奥林匹克”竞赛。参与的城市,比拼的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事业繁荣、城市环境优美、公共秩序规范、服务功能完善、社会文明显著提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前几届创城,国家提出的测评指标更高,测评方法更严格,测评体系更完备,综合要求更高。评价创城工作的369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需要沈阳的多维度发展,多元化进步,多角度调整,多命题破解。
万变不离其宗。“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的创城口号,蕴含着靠民创城、创建为民的辩证法。在创城中,沈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市民需求作为第一指引,把发挥市民主体作用作为第一选择,把市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进而凝炼出“创建为民、创建靠民”的工作理念。
创城是一场时我不待的城市攻坚。
一声令下,万众一心。创城的动力,在于广大群众形成同一股力量、同一个意志。让我们的力量凝聚成让城市跨越前进的强大合力。让每位沈阳人成为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城市素质的提升者、城市精神的落实者、城市文明的守望者,共同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这顶桂冠。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396个测评项目中,我们还有一些项目尚未达标,而要弥补这些缺憾,需要全市上下风雨同舟的努力。
三年创城的目标,形成了沈阳城市文明创建的倒逼机制。沈阳市建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下设政府环境、生活环境等十大工作组,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广大干部群众,全体沈阳人共同投身到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等十大攻坚战之中。
测评考验的不仅是政府部门,同样考量着沈阳的每一位市民——考评体系中的“公共场所道德”考察着群众们的道德风貌;“市民交通行为”项目考察着群众们的法治观念;“人际互助”项目考察群众之间的亲和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项目考察着下一代的道德素养;“见义勇为”项目考察着群众们的正气……
创城是一次精神升扬的全新机遇。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创城是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升发精神文明,在城市文明的基础上升扬市民文明,在城市的和谐发展中升华沈阳精神。此次创城,市民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创城,沈阳没有一个局外人,没有一个旁观者。让我们每位沈阳人都来参与创城、奉献创城。从少吐一口痰,多拾一张纸,进行一次文明出行开始,成为传播文明的使者,展现文明的践行者。
让沈阳成为一座爱心洋溢,充满温情的城市。每位市民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更应展示出与我们这个城市物质文明相匹配的、泱泱大都市市民应具备的文明风范。
创城,是一个渐入佳境的升华过程。它不断提升着沈阳更健康的发展环境,更舒心的生活环境、更和谐的社会环境、更美好的城市环境,提纯着沈阳的城市诚信度、信誉度、美誉度,提升着广大群众的自豪感、凝聚力。
创城,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创新过程。城市形象和沈阳人文明素质的提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此刻开始,从身边开始,让文明充实着我们的幸福家园,让沈阳拥有中心城市的大城气度,让沈阳永远闪耀着和谐美好的城市之光。(沈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