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文体活动 > 让村民生活得更幸福 返回首页

让村民生活得更幸福

时间:2013-01-07 18:18来源: 作者:收藏
海伦市东风镇边井村党支部书记杨成虽然年仅43岁,但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却打拼了20余载。他经历过苦楚与辛酸,也收获了成功与喜悦。
  “我小的时候上不起学,如今有了干事创业的机会,就得真干事、干好事,真正取信于民……”
  杨成小时候家里生活极其贫困,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更能把握好每次发展的机遇。杨成21岁那年,村里招聘会计,通过系统培训、严格考试,他终于如愿以偿。杨成除了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外,村里的活只要是能伸上手的他都抢着干,并且干得头头是道。由于有这样好的工作基础,2006年村党支部换届,杨成被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百姓,百姓才能视你为亲人。”杨成常常这样说。自他上任后,无论谁家孩子出生贺喜、学生升学宴会、老人生日祝寿,杨成都要带领村上一班人全员参加,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患难之处见真情。去年春季,村民纪某赶着马车到镇上买化肥,还没等出城就把一辆宝马车刮出一道长长的印痕,当时车主执意要求索赔5000元钱,情急之下纪某想到了杨成。杨成来到城里托朋靠友好不容易讲情赔付1000元,可就这1000元对于当时正要春种的农民来说也拿不出。杨成二话没说,当场拿出1000元钱帮助这个村民解了围。去年10月,村党支部换届,村里党员一致表示:“我们谁也不选,就信着你了。”于是,杨成满票通过。
  “为了能让百姓过上富庶、和谐的生活,我愿用我的付出与汗水,换取百姓开心的笑容……”
  上任之初,村里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状况欠佳,农民收入只够年吃年用。杨成组织召开全村群众大会,集思广益,想办法,谋计策,让村民尽快走上富裕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杨成向村民许下的第一个承诺。村民祖祖辈辈都想有一条硬质化白色路面,但跑来的项目资金有限。杨成东挪西凑,甚至在去争取项目支持而碰壁回来的路上泪水相伴。杨成没有放弃,因为在他的内心始终有一个信念:“为了百姓的幸福、为了村民的富裕,我宁愿撞得头破血流。”苦心人天不负,通过整合各类资金,2008年,一条10余公里的通村白色路面终于把边井村人同外面的世界连在了一起,为村民架起了一条通向富裕的彩虹之桥。看着一辆辆农用车开进边井村,想到那人挑马驮的苦日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杨成和乡亲们都忍不住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农民鼓了腰包却不能穷了脑子。2009年,杨成历尽周折,多方筹措60万元修建了1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打开了边井村一道精神文明窗口。全村修建水泥艺术栅栏2400延长米、边沟硬化凹型槽1500延长米、铁艺栅栏1500米,村集体积累已由原来的100万元骤增到如今的500万元。
  “我虽然取得了些荣誉,可是光环只属于过去,我要以此作为动力,让边井村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一次去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参观学习的闲暇时间,别人都在休息,杨成却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走到居民中间,了解那里百姓与时俱进、超前的生活理念。这次参观学习,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走出去、请进来才能让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时间追溯到6年前,当时合隆米业看好了边井村原办公厂房,为了能引来这家企业,增加农民收入,经过杨成的沟通、协调,村上以最低价格把厂房转让给了这家米业。企业落户后,安置富余劳动力40余人,每人每月增收3000多元。
  2008年,通过土地转让,边井村又一个新兴产业“花木园”诞生了。企业落户后种植树木、培育树苗,在这里常年打工的农民有40多人,辐射周边一大批季节性农民工,同时拉动10个农民经纪人搞树苗移栽,带动附近村屯400多人,每人每天最多时可收入500元。
  由于边井村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土质肥沃,2009年,野泰食品公司欲来此落户,可是由于当时农民认为这是浪费土地资源,坚决不同意。杨成连续3天自掏腰包请村里“有头有脸”的农民吃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使这项利民产业在边井村安家落户。这项产业使边井村户均增收1500元,辐射周边村屯100多户。
  昔日破败不堪的小屋、狭窄不平的土路、辛苦劳作却生活艰辛的日子已然成为历史。边井村变了,由杂乱变整洁、由贫穷变富裕,但不变的是杨成那颗带领村民谋发展的为民之心。“让百姓过得更有尊严,早日住上高楼大厦,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望着远方,杨成目光中充满执著。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