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夏天的每晚7点半,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由家村村民姜跃胜都会准时到村文化广场上打太极拳。在由家村,每天晚上仅打太极拳的村民就有近200人,还有一些村民或选择跳交际舞,或选择做拉拉操。自今年4月起,“与全运同行DD我健身、我快乐”农村文化广场活动在全省启动后,我省各地组织灵活多样的为群众喜爱的团体性健身方式,这些健身方式正不断地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
据了解,为迎接第十二届全运会在我省举办,进一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省文明委和省委宣传部工作部署,今年4月至8月初,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 “与全运同行DD我健身、我快乐”全省群体性文体活动。此次活动以积极反映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享受新生活、倡导新风尚、展示新风采为主要内容,以组织团体健身操(舞、拳)和集体跳绳等人们普遍喜爱、易于开展的群众性文体健身运动为主要活动形式。
大连市辛寨子街道将 “我健身、我快乐”融入整个文化设施网络建设,通过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大型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健全全街、村(社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仅2013年新建文化广场就有3个。在辽阳市宏伟区旭嘉村,村民的秧歌表演成为每天傍晚旭嘉广场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丹东市西城街道滨江村健身活动队从最初的单纯性的健身已转变成了群体性文化健身团队, 100多人的活动队可跳100多套健身操,队员平均年龄60岁,最大的达81岁。
如今,人们利用已有或新建的农村文化广场,载歌载舞,快乐健身,“我健身、我快乐”已渐渐成为全省村民文化生活的常态内容,不断丰富着群众业余生活。□本报记者/张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