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喜欢打球、下棋、登山、钓鱼等文体活动的农大职工可大显了一把身手,过足了瘾,因为学校工会和各单位的部门工会不断地组织各类活动或比赛,篮球、排球、游泳、兵乓球、羽毛球、保龄球、网球、登山、钓鱼、摄影等各类俱乐部又为职工们建起了一个个知音团聚的大家庭。同事们在一起运动,在运动中健身,在运动中交流,整个农大校园弥漫着浓浓的和谐气氛。
学校领导重视
各级工会积极安排
山东农业大学长期坚持开展文体活动,提高职工身心健康。2002年高水平体育馆建成后,先后成立了近十个文体活动俱乐部,带动大家坚持锻炼。今年更是将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作为学校的八大重点工作之一。
这个学期开学初,山东农业大学工会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增进职工身心健康的意见》,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从全民健身的高度和构建和谐稳定校园的大局出发,把开展文体活动作为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开展文体活动的长效机制,在组织上保障,在经费上支持,在时间和活动场所上提供便利。
9月10日教师节,学校在体育场举行了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暨文体活动启动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周林在开幕式上指出,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师为本。没有身心健康,就没有教职工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也就没有学校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没有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这次特别的运动会上,1600多名教职工参加了20多个项目的比赛,党委书记盖国强、校长温孚江参加了定点投篮、飞镖投准,校领导周林、张敬合、董树亭、张宪省、董新胜等参加了定点投篮、足球射门等项目的比赛。整个运动会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响应校工会的号召,各个部门工会都对本学期的文体活动作出了合理规划,并积极认真逐一开展。一时间,校园里掀起了运动热潮。“矮孟牛杯”、“书记杯”、“院长杯”、“博导杯”等各种名目的球类比赛一场连一场,书画展、普通话比赛、家庭才艺表演、奇石盆景展等精彩纷呈,跳绳比赛、飞标比赛、垂钓比赛、扑克邀请赛等乐趣横生。原先整天坐在办公桌或电脑桌前的职工们,现在到了下午活动时间,就活跃在各种比赛的赛场上,身体越来越健康,心情越来越爽朗,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老中青职工大显身手
各种球类运动是文体活动的重头戏,有众多的爱好者。
作为国球的乒乓球,球迷众多,高手云集。八一建军节时,我校与八十八医院官兵进行了乒乓球友谊赛,学校党委书记盖国强和八十八医院的政委、副院长等都参加了。教师节时,八十八医院又进行了回访。一次次的交流,使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球艺也在切磋中提高。
篮球是大球,我校的篮球俱乐部成立的比较早,水平也比较高,被邀请出去比赛或接待慕名来访者相互切磋的机会较多。在教师节全校师生篮球友谊赛结束后,周林副书记带队,俱乐部到枣庄学院访问比赛,11月初,枣庄学院院长又率团回访。
羽毛球也是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在整个泰安市有良好的影响。羽毛球协会成立后,更带动了羽毛球队伍的发展壮大,与潍坊市委机关之间的互访交流也增进了双方的情谊。
“老中青男女组合”排球比赛也吸引了众多人,全校有20个部门分会200多名教职工参加。比赛打了44场,每个代表队至少有1名45岁以上的老队员和2名女队员。比赛中老将身手不凡,骁勇不减当年,年轻人生龙活虎,青春激扬。
经过较长时间的建设和俱乐部带动辐射作用的发挥,现在有多个学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项目,经济管理学院的女排、科技学院的羽毛球、水利土木学院的乒乓球,都可以作为代表农大水平的队伍出征。
垂钓俱乐部的活动可称得上是怡人雅趣。在山清水秀的黄前水库、青山水库、蓝岭水库,大家既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又磨练意志收获“财富”。在青山水库的那次活动中,外语学院的李志岭教授,钓到了一条16斤重的大草鱼,给大家带来了久久的甜蜜回味。
登泰山是备受农大师生喜欢的运动。10月份植保学院承办的“登高必自”登山活动吸引了全校上千名职工参加,路线是从大众桥到长寿桥。11月27日,登山俱乐部又聘请了具有丰富登山经验的原副校长吴绍麟担任向导,从普照寺登山,到达三阳观返回。每次几公里爬下来,大家都汗流浃背,但心里的那种畅快,是坐在办公室怎么找也找不到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首届老人艺术节,从9月9日到10月9日,几百名老同志参加了台门球、乒乓球、麻将和象棋比赛,还有妙趣横生的趣味运动会及专场文艺演出。专场文艺演出有上百名演员参加,大合唱、京剧、健身舞等节目个个精彩。演出结束了,老同志们还是久久不愿离开。为了筹备这个演出,他们一遍遍研讨,一次次排练。虽说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可也赶走了内心的孤独。艺术节好像又把他们带回了曾经的年轻时光。
运动成为习惯
校园充满和谐
当运动成为兴趣,才能养成习惯,才能带来持久健康。早在2002年,我校在体育课教学中就开始了以俱乐部为依托的快乐教学。健美操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搏击俱乐部等在全省比赛中崭露头角。包括散打、女子防身、软式排球、体育舞蹈、太极拳与传统养生、游泳、网球等新开课在内的18门类课程使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大增。快乐体育的概念在学生中相互感染、弥漫,山东农业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受到了兄弟高校的热情关注。
因为不用拿学分,快乐体育在教职工身上体现得更为生动。高水平的体育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托,更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物质条件。场馆在白天归学生上课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则大多属于教职工们。乒乓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俱乐部常年在这里开展活动。健美操的爱好者们在二楼活力四射、动感十足,一楼游泳池里的队伍也在日益壮大。本来在数九寒冬只有训练有素者才有勇气坚持,现在有了加热系统,一般的爱好者也能享受外面飘雪而自己却在蓝色的泳池里畅游的那种舒适与惬意了。
当然,运动不局限在体育馆里,更有多种方式。打球是运动,踢键子也是运动。跑万米是好汉,登上泰山也不简单。爬山腿疼,那就去游泳。不敢学游泳,还可以转转呼拉圈,平心静气地练一段瑜伽,或者打打太极拳。只要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只要合适自己,只要坚持,真正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就可能“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坚持运动、“终身体育”的概念带来的不只是个人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家庭的幸福,少生病更能为学校、为国家节约钱财,自然也就创造了财富。我们有些注意锻炼的教师一年医药费花不到100元钱,但也有不少人一年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给医院送钱。生病的人无***常工作,精力充沛的人连上一天课连加几个夜班也不会特别累。
运动还创造了校园的和谐。每个人都身强体健,每一个家庭和睦相处,每一个单位团结协作,是学校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初衷。许多运动需要众多人参与,因为有竞争有合作,大家在一起的机会多了,彼此间交流频繁,理解加深,团队意识越来越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在比赛中,领导的身份不再重要,大家都是选手,都是队员,都是运动者。一个个回合下来,赢者乐开怀,输的也笑呵呵。“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感觉在每个人心头荡漾。那种气氛,不就是一个大家庭的其乐融融么?
领导职员之间和谐了,师生之间和谐了,同事之间和谐了,同学之间和谐了。整个的农大校园,不就是中国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