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都市里的人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希望从丰裕的物质生活中挣扎出来,在奔波忙碌的工作之余,走出繁华喧嚣的都市,寻找一片尉蓝的天空和幽静的绿荫。
漫步田间,昔日的玉米红薯地,变成了游人纷至的“景区”;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园区的“工人”;而曾经的一亩三分地,则成为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如此神奇的变化,在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表现得淋漓尽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现实
“国际慢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十一期间迎来大批游客,在这里,人们不仅饱揽了独特的乡村风光,更饱尝了美味的固城湖螃蟹。随着“桠溪国际慢城”的名气越来越响,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4年前,大山村村民芮春牛和老伴种着5亩水稻田,每年挣个千把块钱。2011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建起了春牛农家乐和春牛客栈,“现在1年至少挣20万元,在常州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回来一起干了!”逗着怀里的孙子,春牛大叔脸上乐开了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休闲农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全国以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为代表的多元化休闲农业类型竞相发展,形成了‘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如此判断。
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是一个茶文化旅游村,四周群山绵延、水波灵动,村庄掩映于山、水、茶、竹之间,白墙灰瓦马头墙,村居古朴,静谧悠然。一进村口,就看到古香古色的茶文化博物馆,在村里水塘边的空地上,建起了黄龙大茶馆,游客最多时,每天有3万人在这里品茶。青石板路两边的街面上,茶庄和卖葫芦烫画、雨花石等特产的店铺鳞次栉比。这里的村民都有茶园,每年清明前后忙乎2个多月,闲下来就经营自家的茶庄、土特产店,坐等客人上门就把农产品卖光了。20多岁的小许姑娘正忙着招呼客人买雨花石:“原来在外面打工,看到家乡发展得这么好,就回来经营特产店,自己当老板,蛮悠闲,收入也不错,还能照顾家里面,我的好多同学都回来干了。”
像春牛大叔、小许姑娘一样,靠着办农家乐、建客栈、卖土特产,生活“蹭蹭”上台阶的农民在南京乃至江苏多了去了。“去年,江苏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游客7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230亿元。”江苏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介绍。不仅江苏,其他省份的休闲农业也成果颇丰。“去年,浙江省休闲农业农副产品销售收入48.6亿元,休闲农业农民主体经营超过80%,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比全省农民平均收入多50%。”说起休闲农业促农增收,浙江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很自豪。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程关怀也不示弱:“现在江西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超过70万人,农民占了九成,收入比普通农民高30%。”
谁说乡村休闲不能“高大上”?看似简单的“吃喝玩乐”也有大名堂,为了达到开胃、清肺、好玩、养眼、增趣的多重目的,休闲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相融合,向婚庆、保健、养生、科普多个领域拓展,把一二三产业连接起来,大大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可以说,休闲农业激活了一片区域、兴起了一批产业、带富了一批百姓、建成了一方乐园,使农业变成快乐高效的产业、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农民变成富裕而有尊严生活的群体。”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宗锦耀进一步阐释。
据测算,到2020年,仍会有6亿农民留在农村,就地发展休闲农业是农民增收的出路之一。几口人、几间房、几张桌、几张床,就能办个农家乐、建个客栈、卖个土特产,还能自己当老板,这样的日子,城里人都羡慕。
抓机遇迎挑战谋求跨越式发展
城市有城市的魅力,乡村有乡村的精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现代梦、都市梦,也有田园梦、生态梦,城镇和乡村都是人们所需要的居落系统。青葱的茶园、碧绿的稻田、烂漫的桃花、如雪的梨花、绚烂的梯田、广袤的草原、金黄的油菜花、紫色的薰衣草,还有蓝天白云、碧水清波、清新空气、特色美食,这一切吸引着人们到乡村来。
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休闲农业低价、简便、省时、灵活的特点,完全符合旅游业改革的方向,势必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而且近年来,农村的水电路气房和通讯等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大量农民已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这为农民依托农业产业、依靠农村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走创业就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保障。
乡村休闲怎样让人们来了还想来?这是个问题。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休闲农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管理滞后、服务欠缺等因素,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活动缺乏创意,项目缺乏特色;有些地方工商资本进入休闲农业领域后,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忽略了农业这一基础和元素,忽视了农民这一主体,个别地方还存在侵害农民利益问题;许多地方还没有针对休闲农业的专门性扶持政策,交通、宣传、规划、环保、财政等职能部门的支持明显滞后;一些地方规划布局不尽科学合理,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
“十三五”是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休闲农业正在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释放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需求的巨大潜力,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的共同追求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