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同志1970年9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为人朴实、待人和善、处事沉着。1988年初中毕业后他带着“青春无悔,无悔人生”的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和辛勤的努力,开始了自已的创业之路。1994年成立中安制油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新兴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现任中安制油有限公司和新兴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道里区人大代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直养殖业发展的高峰期,他对市场经过一番调查后,他自筹资金在新兴村成立了中安饲料厂。创业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企业刚刚起步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厂房有了,员工有了,产品也有了,但是如何销售产品让农户相信自己的产品却成了他的最大的难题。
他一时变得愁眉莫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负利润试用”,他把产品直接送到养殖户家中,免费使用一年。经过试验和这种示范效应,他获得了成功,产品得到了农户的认可,打开了市场,解决了“卖难”的问题。他不断掌握新的管理方式,在不断壮大企业的同时加强了对市场的调研更新产品,保证了企业平稳发展。
到了90年代初期,农户的养殖数量逐渐减少,饲料行业也随之出现危机,在勉强维持了几年后,他又重新对市场进行调研。经过调查,他发现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由传统工艺方法制作的“笨榨豆油”市场销售前景非常广阔,而且生产豆油的原料在农村随处可见,生产后的附加生产品----豆饼又可以销售给养殖户。就这样,一个初具雏形的深加工产业链条就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将原来的中安饲料厂改组为中安制油有限公司。
他这一干就是十七个春秋。实践证明它的思路是正确的,企业发展迅速,开始从事东北三省第二家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运做,之后陆续建立起了覆盖东北三省无盲点的销售网络,并进驻了沃尔玛,大福源(东北11家店),世纪联华,大商新玛特等多家大型KA超市。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利润300万元,上缴税金100万元,净收益90%。经过几年拼搏,企业由最初手工作坊式生产,经过3次改建,现新址厂区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工厂有电脑控制灌装生产线两条,独立吹瓶,独立精练,独立检测。日生产能力位居本省前列。所采用的原料均系东北非转基因大豆,在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他始终不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信条,坚持把住质量关,2005年6月中安牌豆油经中国绿色食品检验中心检测为绿色食品。
张辉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饮水思源,虽然自已富了,但是张辉并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他总想着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他对全村的产业状况进行了充分调查,新兴村是哈市郊区蔬菜生产专业村,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农业生产优势,想要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就要在农业上大做文章。2007年创办的新兴蔬菜加工有限公司厂区占地2万平方米,有现代化蔬菜深加工生产厂房35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500平方米,主要产品为“中安蔬菜”。
公司主要是蔬菜种植加工、腌制、保鲜包装与营养配送,年销售蔬菜15万吨。中安牌蔬菜主要供中共市委、财政局、哈尔滨市国际机场、城市居民,大专院校和供应沃尔玛超市、新一百超市。
企业通过与农户签定种植加工合同联结了企业农户间的利益纽带关系,农民按订单种植,企业以保护价向农民收购优质蔬菜,通过订单收购方式可带动农户4000多户,种植面积达2万亩,既解决了农户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又避免了菜贱伤农的现象,有利于实现种、加、销一条龙,为加快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目前,张辉又在探索一条汇集全体村民的致富道路,他想成立一家村民入股,以资金、劳务、土地等形式入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体村民参与分红,拓宽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
为了更好的开创自已的事业,张辉预计在2012年建设恒温冷库120㎡,建设常温冷库100㎡,建设蔬菜生产车间800㎡,建设蔬菜窖储车间500㎡,窖储吨数1800吨,保鲜吨数120吨。项目总资金260万。与基地农户签订蔬菜种植面各2.5万亩,带动周边农户5000多户。预计全年收购蔬菜30万吨,全年销售蔬菜25万吨,完成销售额5240万元,销售收入4478万元,其中主营产品销售额4896万元;全年实现销售利润444万元,上缴税金186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辉的一系列实事,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称颂。2006年12月1日张辉当选道里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7年2月8日当选为哈尔滨市绿色食品委员会委员。2009年资助两名贫困大学生上学,2011年给先天性心脏病女孩赵萌萌捐,同时2011年张辉还为哈尔滨慈善总会捐款20000元。
中安制油是发展中企业,身处东北沃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大力开发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油,面向全国市场,我们一直在努力作大,作强。
虽然我公司是民营企业,但我们始终不断坚毅拼搏,追求卓越,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本着诚信,可靠,高效的服务宗旨,面对市场,接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