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废弃树枝架起山区“致富桥”
作者:刘菲菲 来源:
往年一到生态林抚育季节,怀柔区琉璃庙镇梁根村村支书田志军总会因为修剪下的废弃树枝犯愁。如今,这些枝枝杈杈可成了老田眼中的宝,循环利用栽种木耳产生了新价值。
梁根村是个只有64户村民的小山村,却有着1.3万亩山场。近几年,山上的生态林进入抚育期,区园林绿化部门每年都会进行疏林间伐,去劣留优、去密留疏,因此每年约产生两三千吨废弃树枝。往年,村里会雇车和人把这些废弃树枝收集清运下山,当做烧火的柴火卖出去,除去人工和车辆成本,每吨柴火的纯收入约50元,总收入也就10多万元。虽然力气没少费,可收入却并不多。如何让生态资源收获更大经济价值?
去年,怀柔区农委和琉璃庙镇政府邀请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专家实地考察,“量身订制”致富技术。专家们根据当地冷凉气候及优质水源、林木资源特点,规划生产高档有机段木木耳,把梁根村建成北京第一家高档有机木耳生产基地。
该站技术人员介绍说,食用菌段木栽培起源于古老的野生食用菌驯化方法,其中黑木耳段木栽培是人工将菌种点种在段木上,通过发菌后置于自然环境下出耳,其种植过程最接近天然黑木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京郊山区农民曾自发、零星地进行过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尝试。但规模较小,坚持生产时间不长,后被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代料生产所取代。
走进梁根村的段木黑木耳种植基地,黑色的遮阳网下,一根根1米长的木段整齐摆放,胖瘦不一的黑木耳分布在木段上。“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品质,段木木耳因外形、口感及营养含量都和野生木耳相当,更接近天然产品,且市场上极为少见,售价十分可观。”田志军介绍说,去年村里试点接种木段6000根,当年秋季少量出耳,采收木耳约50公斤,以每公斤160元批发处理,收入8000元。今年,村里新接种2万余根,用木量占间伐总量的10%。目前正值木耳采收高峰,按段木木耳市场售价每公斤30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今后,俺们还打算引入微波烘干设备,吸引市民前来采摘。”老田说。本是废料的树枝,通过合理规划利用,让山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