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打开。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示了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江苏有9个乡村入榜。
今年以来,无论是在“五一”小长假还是在国庆黄金周,全国各地的乡村游普遍都很受人们的青睐,越来越红火。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密不可分,乡村正在变得越来越宜人了。
其实,在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中,“生态宜居”既是一项核心指标也是一个基础前提。因为,乡村振兴说到底是围绕人来展开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切都要依靠人,一切也都是为了人。所以,补齐短板,提升人居环境,让农村实现“生态宜居”了,才能吸引人、留住人,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日前召开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从江苏的实际出发,在2017年8月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和创新实践。江苏的特色田园乡村不是简单地复制过去的乡村建设模式,也不是简单的乡村美化行动,它既是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直观窗口,又是传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当代表达,也是农村发展“一村一品”和生态保护修复的空间载体。
围绕特色田园乡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做到“内外兼修”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当前苏州农村来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两个着力点,一方面根据村庄的不同情况——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优化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统筹谋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另一方面着力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力争到明年实现四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75%以上的整治任务;二是全市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三是每年建成不少于35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和10个康居特色村;四是全市每年整治农村河道1000条,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和劣V类水体。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建设美丽乡村,不仅广大农民能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且城市居民也能共同分享到这份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