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的沟里、渠里、路边到处都是处理垃圾的场所,垃圾乱丢、污水乱倒的现象十分普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山丹县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两城同创”为载体,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环境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农村群众有了满满的收获感、幸福感。
治理“三乱” 创建环保新秩序
“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老大难”问题,受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群众将房前屋后、陡崖边坡、道路沟渠作为倾倒垃圾杂物的首选地。 为了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山丹县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风貌改造和全域无垃圾创建,加大资金投入,为乡镇配备大臂双缸可卸式垃圾车15辆,垃圾箱170个,垃圾桶3460个,果皮箱25个,轻型钢垃圾收集站8座,全县共有管理人员617人,保洁人员1012人,垃圾斗437个,垃圾箱4320个,垃圾集中收集点120个,大型垃圾清运车10辆,电动清运车辆226辆,垃圾转运站4处,污水处理站9个。至目前,县城已实现专业化清扫队伍全覆盖。
清理“三堆” 营造宜居新环境
“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不仅让群众通行受阻也让通村道路看起来杂乱无章。我县坚持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结合“两城同创”、全域无垃圾创建,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因村施策、重点突破,发动党员、群众全员上阵,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80多次,出动车辆1200辆次,对道路两侧、河塘沟渠、桥梁涵洞、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的“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进行重点整治,长期以来影响村容村貌、污染环境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美化“三口” 扮靓乡村新形象
走进老军乡硖口村,多年来私搭乱建的羊圈、柴草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特色石头院墙,干净整洁的街道。这是我县开展“两城同创”的缩影。我县按照绿化有浓度、美化有靓度、推进有速度的“三度”工作思路,全方位、无死角开展“村口、路口、门口”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围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和农村污水治理等方面集中攻坚,完成特色风貌改造662户,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创建市级清洁村庄9个,投入绿化苗木20多万株,对村庄主要干道进行绿化,村庄面貌有了极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