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对生活在城郊结合部的市民来说,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均衡、交通均衡、卫生均衡等诸多方面,带给他们的还有城市管理的不断延伸。如今的城郊结合部已在城市管理者手中,变得越发美丽动人。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依旧是一个现场会,武侯区机投桥街道办事处的“绿色小屋”顿时成为了城郊结合部、涉农街道办事处垃圾清运工作中的“明星”。用“绿色小屋”来为景观化垃圾池“命名”,可见全新的绿色小屋与“绿色植物”有关。
2008年3月28日,周五。各个城区的城管工作者来到武侯区机投桥街道办事处潮音村。在这个三环之外的村落里,常年与环境卫生打交道的城市管理者看到了一次不一***的农村院落的垃圾集中处置清运。
看成效
农村院落垃圾也要四级管理
“叮叮叮……收垃圾啦!”41岁的李德全又骑着自己的垃圾收集三轮车来到机投桥街道办事处潮音村“走街窜巷”。憨厚的李德全对自己的新工作很满意。“每天我都要在潮音村5个院落里收垃圾,把垃圾倒进景观化垃圾池后,我的工作就算做完了!”而李德全本人却并非武侯区城管局和机投桥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他属于成都清源清洁公司的招聘员工。在武侯区,不仅城市道路的清扫保洁由市场化公司来竞标,农村院落的垃圾清运也成为了市场化公司的分内工作。
武侯区城管局局长熊述明告诉我们,为了提高涉农区域的环卫工作质量,从去年起武侯区对卫生死角、居民院落、河道沟渠的积存垃圾做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还对各村、社区垃圾情况开展了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据统计,目前全区涉农街道有居民院落359个,日产垃圾600***。“为什么要在城市管理***对薄弱的区域进行创新,就是想通过自身的创新,让城郊结合部的市民也能享受到城市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
走进机投桥街道办事处城管科,2张贴在墙上的图纸和表格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2张图纸分别是《机投桥街办城市管理网络示意图》、《机投桥街办农村院落分布图》。在图纸上,清晰的标注着机投桥街道办事处里的61个居民院落以及一个由武侯区城管局、街道办事处、城管科、清洁公司项目责任人构成的“四级管理”框架。
“每天由清洁公司派专人到院落里对垃圾进行集中收集,然后将收集的垃圾倾倒在景观化垃圾池中,再由垃圾车将其运到区垃圾压缩中转站中处理。其直接成效是农村院落也像居民院落一***干净整洁!”
看模式
集中收运日产日清
如果说,农村垃圾清扫走市场化路子是与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同步,那么对于农村垃圾清运这个特殊工作来说,武侯区又走出了一***新路,探索了一个由“户集、村收、街运、区处理”的集中收运模式。
如何解释这个收运模式?武侯区城管局副局长张政灵给我们勾勒出集中收运的“全景”。“各村社生活垃圾收运纳入环卫市场化运作后,每个村社由环卫公司配备专职垃圾收运员5-7名,根据实际距离和工作量,每人负责9-11个院落,以摇玲方式每日在上午6:00—8:00,下午14:00—16:00固定上门收集垃圾。在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的同时,还要保证院落的日常环境卫生。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每个居民院落都能有垃圾收运点。武侯区城管局还特别注重了垃圾收运点的规划布点工作。“除垃圾收运布点全部覆盖涉农地区外,尽可能做到布点合理,不影响周围住户。整个涉农垃圾点的设置标准为每个院落设置1个垃圾池,1个村设置2-3个垃圾桶集中点,每个点配置3-5个垃圾桶。”各垃圾点位上的垃圾由密闭垃圾收集车运送至区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理后,再转运垃圾填埋场,整个收运工作,早晚各清运一次,以确保农村生活垃圾不囤积,不过夜。
据统计,目前7个涉农街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的有30个村,配备院落收集人员215名,修建规范垃圾桶点272个,购置垃圾收集三轮车100辆,增设垃圾桶2000个。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还为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