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河南“奇巧人”承包30亩地专门种植葫芦 做成乐器和艺术品 返回首页

河南“奇巧人”承包30亩地专门种植葫芦 做成乐器和艺术品

时间:2017-11-30 08:28来源: 中国三农网作者:收藏

  11月20日讯 《核舟记》载:“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40岁的民间艺人侯娜也是这样一位现代版的“奇巧人”,她不雕“核舟”,而刻葫芦,每一枚大大小小的葫芦,到了她的掌心,就有了温度和生命。近日,记者用镜头记录一枚枚葫芦从植物到艺术品诞生的全过程。


  黄河滩边,侯娜承包了30亩地,专门种植葫芦。一年辛苦,她可以收获十几万只形态各异的葫芦。最大的能有1米多高,最小的比小拇指还袖珍些。侯娜看到这些葫芦第一眼,就知道它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命。


  那些大小适中的葫芦,侯娜让它们变身为一种乐器。经过手工雕琢,葫芦身子下长了3条竹管做成的腿,葫芦头上装上了“小帽子”(注:吹嘴),从“小帽子”中吹气,手指按压3条腿上的空洞,葫芦就发出婉转悦耳的声音,变成了备受小朋友们喜欢的乐器——葫芦丝。侯娜做的葫芦丝发音清脆、音准好,还能“私人定制”,刻上孩子的名字。小朋友们都纷纷拜侯娜为师,不光要买葫芦丝,更要跟着学,吹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那些身形完美的葫芦,侯娜让它们变身为艺术品。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葫芦,才能登上侯娜的工作台。一台烙画机,加热到不同的温度,笔尖接触葫芦的身体,就刻画出深深浅浅不同的色彩。侯娜准确地控制温度,下笔娴熟,大约30分钟,记者现场出题的一幅葫芦画就诞生了。两条小船飘荡在葫芦上,颇有意境。

  侯娜的手艺,源自父亲。她坚守葫芦工艺,在葫芦上作画、将葫芦做成乐器、扳指、蝈蝈笼,其实,她坚守的也是一种传统艺术,一种工匠精神。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