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
近日,媒体报道了四川省南充市这么一件新鲜事:高坪区走马乡的基层干部,一到逢场天(赶集天)就跑到“民情茶室”,一坐就是大半天。实际上他们是通过这种形式了解民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内容。为知悉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真正做到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让便民惠民服务直达群众心坎,当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开设“民情茶室”等形式与群众互动,从民情民意中打捞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点子”“好声音”。
民情民意不在逢场话里,也不在恭维声中,而在牢骚话里、质疑声中、抨击语里。但这些话在“正规场合”是很难听到的。要听到真正的民声,不仅需要干部的真诚与热情,还需要选择适宜的场合。
高坪区走马乡开设的“民情茶室”,既可以听到干部宣讲政策法规,又可以听到群众呼声,无疑是一个了解民意、解决民困、凝聚民心的好窗口。在“民情茶室”里,茶客众多,身份不一,在这里能听到很多原汁原味、带有现场温度和鲜明情绪的群众意见。走进茶馆,与群众共围一张桌,同饮一壶茶,倾听民声,问计于民,与民互动,不仅仅是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一种体现,更是博采众议的一种好办法。
“民声茶室”接地气,消除了群众的束缚感,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民生闲聊、实话实说的场所,畅通了民意渠道,解决了群众有意见不愿提、有意见没处说的问题,也是干群之间交流感情、解决问题的连心桥。各地不妨借鉴经验,开设宣传政策、澄清是非、传播正能量的“民情茶室”。也期待广大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真情走进茶室,倾情听取群众心声,品好民情民意这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