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立法保护古茶树的多重意义 返回首页

立法保护古茶树的多重意义

时间:2018-08-23 18:10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佚名收藏

  吴旭

  近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批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

  《条例》规定,对砍伐、擅自移植古茶树或者古茶树后备资源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暂扣工具,没收砍伐、移植的古茶树或者古茶树后备资源,并处以罚款:对砍伐、擅自移植一级保护古茶树的,处以6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沿河自治县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并具有较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认定为“中国古茶树之乡”。截至目前,沿河县已发现100年以上古茶树5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1200余株,且90%左右为人工栽培。另外,50年以上不足100年的茶树近10万株,被认为是“目前贵州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的古茶园”。

  贵州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对沿河古茶树及其后备资源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为妥善解决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体现了民意诉求。这十分有利于茶产业及其旅游、文化等产业健康、有序、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沿河古茶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茶树既是农民的“致富树”,又是天然氧吧,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可以“深呼吸”的清新氧气、清洁空气。古茶树代表了沿河及贵州的茶历史和茶文化,是贵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者。立法保护古茶树体现了贵州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

  然而,长期以来,有些地方的城乡规划者、决策者不顾树木生长规律,盲目移植,搞所谓的“大树进城”。大树、古树被伤筋动骨地颠沛到易地后,大都因为“水土不服”而渐渐枯死。即使能存活下来的,也活得很艰难。

  与这种不切实际、违背规律的做法不同,贵州省沿河县从2007年起,就安排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县古茶树进行登记普查、挂牌、施肥剪枝、防治病虫害、围栏砌基和除险加固,并建立古茶树保护公园。2018年1月,古茶树被命名为沿河的“县树”。

  古茶树等古树是有生命的,是活的文物,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有故事的“宝贝”。立法保护古茶树也是在留住乡愁,留住历史文脉。

  各地应从贵州立法保护古茶树中受到启发,通过立法的方式把古树、古建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保护起来,为当地群众留下活的历史记忆。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