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农民话题 > 用行动提升农村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 返回首页

用行动提升农村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

时间:2018-10-31 17:56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佚名收藏

  徐红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既是对党建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创新,也为抓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与行动指南。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党建触角延伸到农村基层“神经末梢”,是我们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要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统领,以“五大行动”为载体,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基工程”,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

  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清零行动”。一是拉网排查找病灶。通过全面排查确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并成立由区委常委挂点联系的整顿工作队,找准软弱涣散症结所在,确保排查准、无遗漏。二是实招硬招解矛盾。严格按照“六步工作法”,实施“一村一策”,通过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健全规范运行制度等措施,集中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和组织整顿。三是层层考核问效果。采取调查问卷、民主测评、与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等形式,对整顿效果全面考核,达标的予以转化销号,不达标的责令重新整顿,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华丽嬗变。

  开展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性的“活力行动”。一是加强党员监督管理。实施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通过全程公示、全程纪实、全程责任追究,把好党员“入口关”;建立党员积分定星管理制度,设置十项正面清单、十项负面清单,每季度一评星,年度总评星,强化党员管理。二是引领党员发挥作用。建立“主题党日+志愿服务”制度,引导60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深入脱贫攻坚、“四城联创”等中心工作第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制度,实行“8+X”模式,设置民事调解岗、致富帮贫岗等八大岗位,破解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题。三是健全党员激励机制。坚持从思想作风好、工作业绩好、服务群众好等方面,评选一批“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员”进行表彰,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聚智行动”。一是以教育培训提智。在农村广泛建立基层讲习所,对所有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二是以述职考评促智。完善“一述一评一考核”制度,通过述职评议,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评先评优、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三是以动态管理强智。建立党员干部信息库和政绩档案,记录党员干部日常表现以及在服务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中的表现,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服务基层的能力。

  开展培养农村(社区)后备干部的“育才行动”。一是高标准选人才。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竞争择优、备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党员群众推荐、村组织评选、街道党工委研究审定的办法,选拔了70余名农村后备干部。二是高质量育人才。通过集中培训、鼓励深造、实践锻炼等,引导后备干部参与农村工作任务,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增强素质能力。三是高要求管人才。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现实表现和年度测评情况及时调整,努力培养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开展强化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提升行动”。一是抓配套促规范。以全区开展的基层党建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为抓手,通过统一党建标识、完善配套设施,打造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阵地。二是抓典型强服务。持续开展基层党建创新创优项目申报培育工程,坚持以点带面、抓点示范,培育3-5个精品活动场所,让村级阵地真正成为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主阵地”。三是抓基地创品牌。以龙翔红色教育基地为基础,将文化建设、革命历史等有机融合,打造有底蕴、有魅力的红色党建教育基地,让党建之花开遍中站。

  “一根手指不过硬,五指攥紧方成拳。”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基工程”,需要“五大行动”齐发力,方可形成一股合力,持续推动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

  (作者系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