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生活 > 文体活动 > 细说美丽的城市节点 凸显冰城夏都文化特色 返回首页

细说美丽的城市节点 凸显冰城夏都文化特色

时间:2012-06-05 09:38来源: 作者:收藏

  前不久,人们惊喜地发现,阔别30多年的野鸳鸯重新出现在哈尔滨市的内河马家沟、何家沟,这些野鸳鸯成双成对地在清澈的河水中追逐嬉戏,引来人们围观。这标志着哈尔滨的水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更适宜于鸳鸯等候鸟的栖息和繁衍。其实,这仅仅是哈尔滨变化的一个节点。如果整体鸟瞰哈尔滨,你会发现近年哈尔滨发生了美丽的嬗变,天更蓝了,云更白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树更绿了,交通更便捷了。主要标志一是突出滨水城市的特点,北国水城、松花江及周边湿地建设初具规模。二是路桥建设成效显著。数座大桥飞架大江南北,高架桥纵横贯通,道宽路畅。三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绿化、美化、亮化、香化上了新台阶。四是冬以“冰雪节”、“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冰博会”,夏以“湿地文化节”、“哈夏音乐会”为标志的冰城夏都文化特色更为鲜明。所有这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环境与人是相互作用,互动互生的。哈尔滨美的环境是勤劳的哈尔滨人创造的。几多辛苦、几多汗水,换来哈尔滨的靓丽。而靓丽、大美的环境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塑造着哈尔滨人。正如人们常说的,美好的环境美好的人。

  夏日奔腾不息的松花江,两岸绿树掩映的江畔公园、湖河交错的北国水域,水草丰盛、鸟类云集的湿地,给人提供了大的休憩的公共空间,如果说“龙江避暑甲天下”的话,那么,也可以说,“哈尔滨避暑甲龙江”。在与大自然互动中,心情获得放松,心灵获得净化,使人渡过一个心旷神怡的“哈尔滨之夏”。除了大的公共空间外,近年哈尔滨市还有小的公共空间的美化和建设,如小公园、小街道、小绿地、小庭院的建设。这些美丽的城市节点,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生活其中,增强了他们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

  哈尔滨以冰雪文化、水文化、湿地文化彰显其环境美的特征,培育和造就了哈尔滨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水是灵秀的象征,是生命之源。水意味着流动与交流,文明与开化。有如此美的水环境,哈尔滨人近水、亲水、爱水,造就了哈尔滨开放包容、时尚活力的气质。冰雪的冷峻作用对人有限制的一面,但也能锻炼人的勇气和力量。特别是聪明的哈尔滨人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在寒地环境创造出美轮美奂的冰雕雪塑,将人的知识、感情渗透其中,它对人已不再是冷冰冰的了,人置身其中,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和活力,使冷峻的一面淡化,成为洁白无瑕的象征,美与善的象征。因此,美的环境,通过市民的审美这个环节的渗透、濡化、感染,唤起人们的无私性,使个人与社会交融,使人变得更文明,更健康。

  建设现代城市文明,从政府到每一个公民都应自觉投入到这一活动中去。

  首先,必须用制度保障我们的建设成果。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绿地、公园、庭院建设投入很大,许多设施堪称一流。但维护的不尽如人意,有些健身设备,刚投入使用,就被损坏,许多洁白的墙面被各种小广告涂得一塌糊涂。因此,一定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制度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单位,责任到人。实施网格化管理,达不到要求的要实施问责。要定期一个网格一个网格地检查落实,使这一老大难问题尽快解决。

  第二,从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入手。要号召市民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我家乡、树我形象”。近年来许多志愿者组织发起“关爱母亲河行动”“我为家乡种棵树”,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等,都为哈尔滨建设作出了贡献,应大力提倡。通过文明素质教育使每个哈尔滨人树立对环境的自律意识,使自己时时处处自觉维护美的环境,不要做有损环境的事情。

  第三,发挥社区在建设哈尔滨中的作用。社区是创建城市文明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街道、小公园、小绿地、庭院等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社区要建立义务监督员,并与城管执法人员紧密配合,对违规人员进行教育、监督与处罚,使违规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要发挥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党员在种花植草、护绿、打扫卫生方面的带头作用。从而夯实社区在建设大美哈尔滨中的基础作用。(黑龙江省社科院 董鸿扬)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