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造硬件文明的钢性,到补足软件文明的“短板”――在“创城”的步伐中,哈尔滨的文明之路走得愈发均衡协调。
工程车上路先“洗脚”,“马葫芦”缺盖6小时补上,主干路公厕开放延至22时……随着一项项具体到“鸡毛蒜皮”的管理制度的出台,哈尔滨的城市管理正在潜移默化间迎来从粗犷到细腻的嬗变。
从“迷路”到“迷人”,哈尔滨“精雕”城市细节
“到哈尔滨旅游,再不会因为迷路找不到景点了。”外地司机赵宇指着经纬街上新安装的旅游指路牌说,“去景点怎么走,一目了然,很给力。”
从“迷路的哈尔滨”到“迷人的哈尔滨”,变化体现在城市管理的微小细节――从今年起,哈市交管部门在市内主要街道和交通节点安装了百余块新式旅游指路牌,牌上配有彩色画面并具备夜间反光功能,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细小的变化同样体现在市民印象中似乎永远也“摆不平”的马葫芦上。几乎是一夜之间,冰城街道上高低不平的马葫芦都被平整地嵌进了街道中,这让习惯了“冲浪”的冰城司机流淌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从这个春天开始,哈尔滨推进实施道路检查井专项整治工程,目前市区371条主干道路的检查井整修已基本完成,预计到9月20日前完成市内767条道路3万余处检查井整修。“‘马葫芦’虽小,却是影响城市形象的大事。”市道桥办工程技术科科长胡新刚说,“为不影响交通,我们把维修工作选在夜间进行,让施工扰民的影响最小化。”
新战略实施以来,哈尔滨的“硬件文明”得到很大提升,而相对滞后的“软件文明”则成为城市前行的“短板”。在“创城”目标的推动中,一项项“细节工程”在哈尔滨次第展开。
――围绕实施“三优”文明城市工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组织开展“治脏、治乱、扮靓城市”行动和清冰雪等整治战役;
――集中治理城市重点部位环境卫生,实施“三沟一河”治理、裸土地面硬化绿化、主城区楼体粉刷清洗、重点区域灯饰亮化等专项行动,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大幅增加环卫作业投入,城区道路清扫和清冰雪机械化率、水冲洗率明显提高;
――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加强对出租车、公交车辆运营管理,打击各类违反交通法规行为,实施智能交通,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深入实施“数字城管”模式,建立社会参与、监督和评价的城市管理机制。
城市管理的“精雕细刻”,让冰城的环境秩序大为改观,也为我市实现“创城”目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