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人须接受30分钟警示教育或劝导交通违法 已有2.5万人接受教育
内蒙古包头市交管部门以“零罚单”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专项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自4月15日整治行动启动后,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由第一周的日均1205起,下降到第五周的日均479起,交通出行者特别是行人、非机动车按灯通行、按线停靠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交管难点,我们采取‘零罚单’理念,不罚款,只引导教育。”在包头市公安局副局长、市交警支队队长安锐看来,如果简单采取罚单治理,处罚难度大、执法成本高,交管部门会陷入“两难”境地。
为了实现“不罚款也能受教育”这一人性化管理目标,包头交警支队制定了两种教育处罚措施,一种是在全市35个主要路口新建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服务站(交通志愿者服务站),站内各项宣传设施一应俱全,有精心制作的行人、非机动车因不遵守交通法规而导致的重大事故警示案例教育片;有图文并茂的交通安全张贴画……违法行为人将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服务站”内接受不少于30分钟的观看宣传片、学习法律法规等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另一种是让违法行为人站在路上亲自体验,劝导交通违法者,通过换位体验感受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截至5月18日,接受学习法规、亲身体验劝导其他违法出行者两种形式教育的总人数已达25631人。
此外,包头交管支队在保证警力效能最大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挖掘社会力量,改变仅靠交管部门“单打独斗”的管理现状,积极推行以交通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建立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当地除了向社会招募志愿者、雇佣一部分“4050”人员协助管理交通之外,还组织“机动车驾驶证记满12分驾驶人”和“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参与到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治理志愿服务行动中来。(记者 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