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有机米是巴彦县唯一一个通过黑龙江省农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大米品牌。该产品原粮来自小兴安岭余脉腹地的“江湾”有机米水稻生产基地。基地水源来自于小兴安岭余脉的江湾水库,水质清澈;基地土壤为三大黑土地之一的寒地黑土,土质肥沃;基地周围无任何工业和生活污染,空气清新。基地采用标准的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实现了稻米品质的根本改变,使其与普通大米相比,不但不含任何有毒有害成分,而且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及铁、锌、硒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质地纯真,感极佳。该基地位于巴彦县水稻主产区洼兴镇增收村,是目前巴彦县唯一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巴彦史称“巴彦苏苏”,坐落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尔滨市97公里,划归哈尔滨市一小时经济圈,是传统农业产粮大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县总面积3137.70平方公里,人口70万,耕地面积340万亩,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该地区属于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温暖适宜;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得天独厚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种植业发展,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打45亿斤。
距县城东北部35公里处,为洼兴镇所在地。洼兴镇是巴彦县五镇之一,位于县城东北部,辖8个行政村,91个自然屯,人口3.4万,拥有耕地1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万亩,是巴彦县水稻主产区之一,拥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生产的大米远销省内外。
自国家提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来,洼兴镇先后成立了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最具知名度,最具发展前景的要属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组建自洼兴镇增收村,该村为洼兴镇8个行政村之一,位于洼兴镇东南部,距洼兴镇3公里,全村9个自然屯,936户,人口4370人,耕地面积21356亩,其中水田面积1万亩,是洼兴镇水田的主要集中区。自2005年起,增收村支部书记王宝贵就开始施用农家肥试种150亩绿色水稻,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积累,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绿色水稻种植经验,并尝到了绿色水稻种植带来的甜头,生产的绿色大米不仅价格高而且供不应求,每逢销售季节,他都会接到很多求购电话,绿色大米供不应求。当周围的村民看到绿色水稻的实际效益后,便纷纷效仿,出现了合作集约发展水田生产的态势。
为加快我镇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初,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组建了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 并在巴彦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注册,注册资金40万元,由王宝贵出任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当年入社社员192户,水田面积2000亩。鉴于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对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的需求,合作社经集体讨论决定发展最具市场前景的有机水稻,并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组织、统一销售、分户经营” 的合作模式,创立自己的品牌。
该合作社成立之初,先后3次组织群众代表30多人到五常、尚志参观学习,以那里靠种植有机水稻发家致富的事实,增强群众的信心。同时,多次向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提出申请,用诚心终于打动了他们。2007年末,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来增收村进行了实地踏查,认为该区域自然资源适宜发展有机农业,无霜期为110天,年降水量578.30毫米,年日照2640小时,有效积温2328.90—3049.10。度,区域自然环境较好,无任何工业污染,水质、大气指数均达到发展有机农业的标准。尤其是区域内有一座江湾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20公里,占地面积778公顷,总库容2769万立方米,校核水位100.80米,自流水灌溉可达8万亩,使该地发展有机水稻具备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2008年2月25日,经多方努力,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获得了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机构批准书,2008年9月2日与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签定了2000亩有机水稻认证合同,并成功注册了洼兴江湾有机大米品牌。
2009春季,大胆引进了新的品种“稻花香2号”,为确保种植过程规范,特聘请了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专业人员对合作社社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在种植过程中,无论从浸种、扣棚、育苗、插秧、施肥、田间锄草到后期管理、收割、入库、存储都按照有机水稻种植要求规范操作。为保证种植品质,田间均采用人工锄草,田埂也不使用锄草剂,水稻的整个生长期,完全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和农药。2009年秋,在当年低温少雨的情况下,2000亩有机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900斤,经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各项指标均合乎要求。合作社以高出市场25%的价格收购了入户社员的有机水稻,尽管是处在转换期的有机水稻,还是达到了每市斤1.50元,去掉相关费用,亩增收400元。2010年,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再次认证有机水稻3000亩,使合作社的有机水稻面积达到5000亩。有机水稻种植已经成为增收村的又一支柱产业,2010年末,该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
为降低有机水稻生产成本,提高亩效益,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6月决定建设自己的有机肥生产基地,并于当年10月末建设完成2个长各30延长米的半封闭式有机肥生产车间,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并从浙江海门购进价值9.6万元的有机肥翻抛机一台。有机肥生产基地建设全部投资70万元。生产基地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后,满负荷生产能力日可达9吨,2个月的生产可满足全部5000亩有机水稻用肥。今年,合作社又出资28万元,购进了有机肥烘干机和造粒机各一台,使有机肥生产达到了相关部门检测标准。经省里相关部门检测,有机肥生产基地生产的有机肥氮鳞钾含量大于4%,有机质含量大于30%。
鉴于有机水稻发展规模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决定筹建自己的有机水稻加工厂。2010年5月,我们将《巴彦县有机水稻生产加工及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给市相关单位,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8月14日,在县委、县政府的倡议下,县财政局、扶贫办、开发办、农委、科研中心、信用联社、村镇银行七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在洼兴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对洼兴有机水稻基地建设及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协调会议。协调会议后,共协调资金188万元,全部用于有机水稻加工厂建设。
2010年8月份,启动了有机水稻加工厂一期工程建设,有机水稻基地加工厂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与11月10日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购进设备24(台)套,总投资170万元,日生产能力200吨。今年,合作社又出资30万元,购进色选机和抛光机各一台,再次完善了有机大米加工工艺。今年,合作社又申请省财政厅和农业厅,开辟增收水稻催芽基地,建设中型能智程控水稻催芽车间及智能化育秧大棚200栋,覆盖面积1万亩,预计投资1650万元。
目前,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入户社员335户,有机水稻面积5000亩,拥有有机肥生产基地和水稻加工厂各一处,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由于有机水稻产业的不断壮大,带动周边发展水稻种植5万余亩,带动农户1000余户。同时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拉动了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有机水稻基地建设,合作社积极增取协调资金,实施水田整理工程。2008年修建水田主干渠2条、5000延长米,支渠13条,提水站5个,拦河坝1个,渡槽3个,分水闸12个,修建生产路23条、16.1公里;2009年修建提水站5个,支渠7000延长米,生产路3条,田间桥5座,钢架渡槽2个,架高压线3公里,低压线6公里;建设标准的水稻育苗大棚50栋,共投入资金1350万元。
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有机大米现已远销北京、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今年,与深圳冠牛门业有限公司签订了50万公斤的有机大米订单,在订单地块种植期间采取分地块全过程跟踪摄像监控,并安装了杀虫灯。
今年秋季,全部5000亩有机水稻预计产量可达2500吨,可生产大米2000吨。在2012年和2013年,增收水稻专业合作社还将分别认证有机水稻5000亩。届时,合作社将拥有有机水稻面积15000亩,可生产有机大米6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