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商贸信息 > 致富信息 > 虎峰山村的“艺术振兴”之路 返回首页

虎峰山村的“艺术振兴”之路

时间:2018-05-30 17:55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网作者:佚名收藏

  利用闲置农房改造的界外美术馆。

  沙坪坝区曾家镇虎峰山村,是沙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中,率先启动的示范村之一。

  “这个村在产业振兴过程中,走了一条独特的路——把艺术请进来,以文化引领乡村旅游,实现产业振兴。”曾家镇党委副书记邓文清说。

  闲置农房变成艺术乐园

  虎峰山村李居福、李居华等4户村民的房屋在半山上。由于这几户村民已经离开山上多年,在城镇里居住,山上的农房已闲置多年。

  近年来,镇里把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江永亭等3位投资者引进来,把这4户村民的农房租过来,搞起了以艺术体验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5月25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山上见到,以前破烂不堪的闲置农房,已被重新整治出来,变成了一座“界外美术馆”。在这座美术馆里,有利用农房布置的美术展览室,有为游客服务的餐饮,还有接待游客的民宿。

  “整个改造过程中,都尽量保持了农房的原有风貌,只是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改善,对内部的设施进行了居住舒适度的完善。”美术馆的主人之一江永亭说,“在这里,既可体验到乡之愁韵,又能品味到自然生态之美,还能得到艺术的熏陶。”

  他介绍说,在这座山村美术馆里,会经常举办档次不低的美术展览,也会进行文创产品的生产,并为游客提供与艺术相配套的美食。比如,在举办意大利美术展时,就会配套意大利餐。

  邓文清介绍,目前,在虎峰山村,已引进重庆大学一位教授来租用闲置农房,建起艺术工作室;引进“豆豆妹”茶艺,利用闲置农房开茶艺休闲室;引进一位川美毕业的美术家,租用闲置农房,建起美术工作室等。

  艺术带动农民参与服务

  距虎峰山村便民服务中心不远的一幢闲置的农房,如今也变身为“7107田园艺术体验基地”。

  重庆日报记者走进体验基地里,见到近10位年轻人,正在制作千奇百怪的玩偶雕塑。现场负责人、才从大学毕业的小李介绍,这个体验基地不仅为爱好艺术的人提供各种艺术体验,还方便他们来这里进行创业的孵化,旅游产品的规划等。

  这幢房屋的主人名叫刘丽,是虎峰山村的村民,当她把这幢闲置的房屋租给从北京到重庆来发展的刘林魁后没多久,自己也利用起这“7101”的品牌,在村里搞起了艺术体验基地的餐饮服务。

  原来,“7101”田园艺术体验基地建起来后,来这里体验艺术、休闲玩耍的游客,以及接受创业孵化的人越来越多,需要餐饮等服务,而基地自身难以做好这些服务。于是,“7101”的品牌便免费提供给周边的村民使用,鼓励村民利用闲置和空余的房屋,统一打“7101”的牌子,由基地进行统一的设计装修,开展餐饮、小卖部等方面的服务。

  刘丽也因此与自己姐妹一起,在距体验基地100米左右的空置农房里,办起了“私房菜”。

  目前,体验基地周边,已有3户村民,利用空置农房,为前来体验艺术的游客等,提供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

  特殊资源面向特别市场

  虎峰山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为啥想到要引进艺术投资者,搞这些以艺术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呢?

  “这是因为,这正好可以利用村里的特殊资源,面向特别的市场。”邓文清说。

  虎峰山村有多半的地域都在山上,前些年,不少村民下山务工经商,全家都搬迁到城镇居住,农村里的房屋就闲置起来。随着重庆大学城的发展,虎峰山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这些闲置的农房,就成了艺术家和有艺术细胞人群眼里的优势资源。

  站在虎峰山上,山下的重庆大学城尽在眼中。从大学城,乃至从沙区东部城区,驱车到虎峰山上来,也只需二、三十分钟的车程。在各种消费群体中,心仪艺术消费的人群不小,因此,这是个值得为之服务的特别的市场。

  “虎峰山村在乡村振兴中,就是利用这特殊的资源,面向这特别的市场而进行的‘文化艺术振兴’,带动了以艺术和生态享受为主的乡村旅游,从而实现了产业兴旺。”邓文清说。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