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三农动态 > 经验:让传统文化再度活跃起来 返回首页

经验:让传统文化再度活跃起来

时间:2019-12-19 10:25来源: 本网作者:佚名收藏

  近日,洛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已完工,于10月向群众开放。洛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位于万虹路旁的洛江区职工文化中心里,设在一层,面积347平方米,设有7个展区,分别是民间文学区、传统音乐区、传统戏剧区、传统体育区、游艺与杂技区、传统美术区、传统技艺和民俗区。

  馆中文化气息浓厚,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的形式,非遗馆将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逐件展示,为洛江非遗项目提供文化传承、技艺展示、项目研发和产品交流的平台。非遗馆内的作品很多都是从传承人和捐赠人的捐赠物品中收集而来,非遗馆的建设本着“展示洛江文化、保护洛江非遗、促进文化旅游”的愿望,旨在传承、保护和宣传洛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将作为洛江区文化传承的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中外游客的“洛江文化之旅”的站点之一,向中外游客展示洛江非遗文化的魅力。

  除了洛江区,泉州市的一些县(市、区)也已建成10座非遗馆,还有一些县(市、区)的非遗馆正在建设中。泉州市注重非遗的活化教育,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新活力,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目前,泉州创新性地开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百千基础工程”建设,建成10个非遗展示馆、100个非遗传习所(传习中心)、100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点。进一步拓宽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的渠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热情,并对非遗进行活态传承,由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领衔从事带徒授艺、保护展示活动等。

  泉州市借助多元的传播方式,非遗馆扮好“文化中枢”的角色,将非遗文化与人民群众建立多元连接,除了静态展示外,还引入动态展演。参观者不仅能看到工艺精品展示,还能现场感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更多的人通过活动,了解非遗、走进非遗、爱上非遗。

  目前,泉州市拥有世界级非遗名录4项(南音、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国家级代表性项目34项。全市建立和落实非遗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并通过普查认证,鼓励非遗申报。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

  非遗馆的建立是以文化为魂,通过挖掘和传承,培育和繁荣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想要了解更多传统文化信息?那就敬请成为“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会员,让“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成为您经济上的好帮手,致富路上的好伙伴。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是由金政互联·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联合全国50多家企事业机关单位共同组成,该中心专注并致力于国家重点三农课题调研和惠农项目反馈工作,对社会热点、焦点三农现象等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三农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三农信息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工作,采集与发布三农资讯工作,开展涉农维权援助工作,提供三农信息化方面有偿服务等工作。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欢迎您的加入,让我们携起手来情系三农,共同奔向美好未来。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