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毛滩村是含山县15个贫困村之一,村民致贫原因主要为因病、残、年老体弱及个别缺劳力、缺资金等。贫困人口受自身技术、资源、能力等要素限制,大多数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如果试图单靠他们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脱贫,无疑是困难的。对于这些“老大难”,如何攻坚?毛滩村的答案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有效形式,走出一条独特的“合作”脱贫路。与贫困户“合作”: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8月初,毛滩村富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塑料大棚里,红椒等蔬果种植正在“唱主角”。“你看,这些红椒苗打理得多好!”在理事长王克锁看来,眼前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合作社一位特殊的员工——马丰霞。今年51岁的马丰霞干活麻利,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30多岁时,因为丈夫突发精神疾病,她家成了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要照顾丈夫和孩子,又要维持生活,就在马丰霞两难的时候,王克锁主动来到她家,邀请她去合作社“上班”,而这“班”一上就是15年,平均每年能获得2万多元的稳定收入。“就在家门口干活,只要能干、肯干,待遇不比别人差;单位照顾我,上班的时候家里有事还能随时回去照应。”回顾这些年,马丰霞至今很感激。
在富农合作社,马丰霞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富农合作社有固定工人12人,其中贫困户6人;农忙时,还有约15名贫困户过来打短工,按照每天80-100元的报酬,每个贫困户每年能赚取三到五千元。这些贫困户中的不少人,是王克锁主动上门“请”来的。王克锁说:“毛滩村不少困难户的情况我了解,合作社需求范围内,贫困户只要能干、肯干,就能来。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难,也解决了合作社的用工难。” 与政策“合作”:“抱团”脱贫谋发展
如今,毛滩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如火如荼,在各项扶贫政策施行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日渐成为一支有生力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作社+就业扶贫政策”为“马丰霞们”就近提供了稳定、持久的生活来源,而“合作社+金融扶贫政策”让贫困户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今年,马丰霞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以此“入股”富农合作社。合作社兜底还款,并按照银行贷款利率,每年付给她3000元的保底收益,年底时,根据合作社的运营情况,她还能领到一笔分红;这些“资产性收益”,是她以前根本想不到的。另一方面,富农合作社以上述方式吸纳了毛滩村、仙鹤村23户贫困户申请的小额贫困贷款共计115万元,还有12户正在申报之中,合作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眼下,含山正在创新实施“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计划。即立足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为产业扶贫主攻方向,组织动员全县所有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贫困户开展以“万亩花果园、千户农家乐、百户民宿房”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对于毛滩村和富农合作社而言,又将是新的“合作”契机。与资源“合作”:旅游扶贫“进行时”
毛滩村交通落后,人多地少,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2016年底前,村集体因无产业,除财政转移支付与结对帮扶资金外,收入几乎为零。因此,扶贫开发不仅要给贫困户“造血”,更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村集体实现“自我造血”。发展什么特色产业?是“从零摸索”还是“借力发展”?毛滩村的选择是:依托富农合作社,与村里的生态和文旅资源“合作”,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
眼下,借助毛滩村和仙鹤村贫困户入股的扶贫信贷资金,富农合作社将再建设50亩二代大棚,其中10亩以上用于种植圣女果、草莓、黄瓜等蔬果,发展观光采摘。另外,在扶贫干部的建议下,王克锁准备将老家的几间老房子拾掇拾掇,开一家农家乐,最快9月份就能开业,这也是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从前“关起门”专心搞生产的合作社将“开门迎客”,转型发展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
“毛滩村靠近太湖山、凌家滩遗址等旅游景点,又被列为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起来之后,游客在游览景点之余,还能来我们这里亲近自然,就近在农家乐吃顿本土特色的农家菜,食材都是合作社自家供应,保证纯天然、无污染。”对于前景,王克锁很有信心。(来源:含山县政府网 张文倩)